马超(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男,回族,38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实干为先,勇于创新,推动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接入危险化学品、煤矿等12个重点行业领域监测系统,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勤勉敬业,先后编制完成全市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50部市级应急预案、23个专项整治方案。曾获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
事迹材料: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立足应急管理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担当作为,身体力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16字训词,努力推动银川市应急管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先后荣获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银川市百优服务标兵、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工业经济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担任危险化学品监管科科长期间,科室荣获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
一、心怀党恩,素质过硬,善于学习锻炼。该同志始终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是当好党政机关干部的第一信条。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己任,面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作为安委办综合协调的负责人,坚持以身作则,树标杆、做榜样。注重强化业务建设,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将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自觉行为,不断丰富积累新时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知识,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持续提升驾驭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2015年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使自己从一名安全生产工作的“热心人”转变成为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明白人”和局机关的业务骨干。同时,带领科室干部积极学习政策文件、认真钻研基础业务、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在每一件事上他都耐心细心指导过问,确保在政策执行上不出偏差,程序上、细节上不出差错,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胸有大局,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该同志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牵头组织完成了机构改革、体系建设、能力提升、基础强化等等多项急难任务,多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一是实字当头,聚焦体系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主导参与健全完善市安委会、减灾委和22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责任制,高标准编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十四五”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全市市级预案的修订工作,修编及预案50部,完成我局负责的5部预案修订工作,制定应急工作四项制度。二是干字为先,聚焦能力提升。积极谋划协调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接入危险化学品、煤矿等12个重点行业领域监测系统,强化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过程严治,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组织开展市管干部、党政领导集中轮训、重点企业专题培训5场2600人次,举办线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吸引市民11.4万人次参与,推广安全在线教育云平台培训企业员工2.3万人,切实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三是准字发力,聚焦基础强化。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银川市安全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复杂、高危行业比重高等问题,起草《银川市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市重点企业分布图,对城市工业风险源单元、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单元、城市公共设施单元和城市其他风险单元的4776个危险源,实行评分级分类差异化管控、精准治理。
三、肩扛责任,严谨细致,精于本职工作。该同志立足应急办和安委办的日常工作,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积极创新、务实争先”的工作理念,本着抓“安全工作无小事”和“百密而无一疏”的工作原则,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抓好协调和具体落实,体现出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应急办和安委办承担着重要会议、文字材料、部门协调等综合工作,他每天都处理大量的文件资料,浏览掌握各方面信息,同时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每天早来晚走、加班加点,多次遇到突发情况半夜赶到单位进行处理,一干就是通宵。他不当甩手掌柜,大量工作亲力亲为,带着同事一起研究。去年以来,共组织承办安委会会议8次,各类视频会议20余次,组织撰写信息70期,完成各类会议保障任务80余次,会议组织运转有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服务保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全区地级市中率先印发《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同时,严格落实“三基本”工作法、“三个一线”工作机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节日、深入开展百日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百日会战、喜迎百年华诞”安全生产和灾害防御百日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督导检查20余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