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6日应急管理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高危行业企业实现联网监测,在危化品行业,基本实现了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监测全覆盖,重点接入了44万个监测点位数据,成为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重要示范应用。
精准监管:线上卫星识别、线下专项核查
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司长魏平岩在会上介绍,在煤矿行业,我国实现了全国正常生产和建设矿井联网监测,接入了60余万个传感器数据,以及井下作业人员点位和视频监控图像。在非煤矿山行业,实现了全国头顶库、在用三等及以上尾矿库联网,具备了企业风险分析和区域风险研判能力。目前正积极推进粉尘涉爆企业监测联网工作。
在“智慧监管”探索方面,应急部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合作开展高危行业企业用电大数据分析,实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万家生产型危化品企业、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电力监测,通过异常用电数据可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还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确定了全国化学品储罐集中区、连片区,推动形成了线上卫星识别、线下专项核查的精准监管模式。
魏平岩表示,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印发“十四五”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领域4个专项规划,重点构建国家“智慧应急大脑”,全面汇聚全国各部门信息资源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信息,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部级督导:排查隐患15万余项
中石化茂名石化“6·8”火灾、甘肃滨农科技“6·16”爆炸、中石化上海石化“6·18”火灾爆炸等典型事故教训深刻,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不容松懈。
记者关注到,为推动各地区持续强化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精准防控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早在今年6月,应急管理部派出8个工作组,赴各地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2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
截至7月底,督导核查全面完成,共排查治理问题隐患15万余项。
来自应急部的数据显示,此次督导随机抽查了60个设区市、54个化工园区、184家危化企业,发现问题隐患2700余项,督促地方依法责令19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停产停业整顿。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问题隐患整改,指导督促各地区巩固专项检查督导成果,进一步完善构建重大危险源常态化安全管控制度体系,不断提升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