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入汛后,全国13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2022-07-08 19:02来源:新京报

今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受灾2180.5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647.6亿元。

国务院近期召开常务会议,专门部署防汛救灾工作。7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今年入汛时间早,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重,有13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珠江流域发生两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北江发生了自191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当前全国防汛工作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期,预计7月到8月,我国北方地区和华南、西南等地降雨偏多,洪涝灾害偏重,新疆、华东、华中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气象干旱,预计登陆台风以西北行为主,同时北上登陆的可能性大。南方地区前期汛情较重,水毁工程多,后期仍然有较强的降雨和台风的影响。北方地区防灾基础薄弱,多数没有经受过大洪水的考验,必须高度警惕。周学文表示,防汛工作面临着南北双重压力,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6月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4000多起

据介绍,今年的雨情、汛情、灾情有“三多三重一降”的特点。

强降雨过程多,雨区高度重叠。入汛以来,我国共出现18次区域性的暴雨过程,华南及福建等地偏多了两成到一倍。广东、广西的降雨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粤中、桂北、闽北降雨量超过了1200毫米。近日,今年首个登陆的台风“暹芭”及其环流云系又给多地带来了大范围的强降雨。

超警河流多,珠江流域汛情重。今年全国48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有4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13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工程险情多,山洪地质灾害重。湖南、广东等地有11座中小水库发生了险情,江西的乐安河、信江部分江段堤防漫顶、滑塌,广东韶关、英德等市受淹严重。山洪地质灾害多发重发,仅6月份就发生了4000多起,地质灾害的死亡人数占到自然灾害的近一半。

灾害损失重,人员伤亡大幅下降。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受灾2180.5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647.6亿元,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23.9万人次,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40人,跟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下降了七成多。

31个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指导防汛工作

国家防总汛前公布了2288名全国防汛抗旱的行政责任人,督促落实各级的包保责任,推动责任体系一直延伸到村、社区,要求各级防汛责任人深入到一线和管辖的责任区域,落实防汛救灾的各项措施。对七大流域17个重点省份开展了“线上+线下”的督导检查,督促解决风险隐患查不出和查出后整改不到位等问题。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及时组织各地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解决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不联动、预案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建立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的“叫应”机制,重点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

水利部和各级水利部门科学调度2160座次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537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的效益。在应对珠江流域洪水期间,调度西江、北江等骨干防洪工程,有效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入汛以来,国家防总启动调整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10次,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救灾应急响应5次,派遣了31个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指导,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灾区紧急调运约2479万元中央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应急管理部门前置抢险救援力量,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有效地处置各类险情。出动消防救援队伍5.62万人次,营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3.12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田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