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省泉州市、莆田市聚焦住宅小区消防管网无水,高层建筑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和管道井封堵,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问题隐患,强化火灾防控工作。
泉州
领衔攻坚拧紧责任链条。市委市政府将消防管网无水整治工作纳入2025年“为民服务10件实事”“抓城建提品质”等范畴。市纪委监委牵头推动将“破解小区消防管网无水”问题纳入县级纪委监委“点题整治”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一汇总工作机制,定期呈报工作进展情况,由市委书记批示后转发各县(市、区),一贯到底压实属地责任。市纪委监委、住建、消防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会商研判、联合检查,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管。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利剑”作用,针对消防管网无水、设施设备损坏故障立案40件,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0件、磋商30件。
多元共治破解资金瓶颈。全市号召企业挂钩帮扶,累计发动163家建筑企业结对帮扶消防管网无水问题小区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各地针对整改资金筹集难题,立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基本盘,探索“居民自筹+慈善捐资+企业帮扶+政府补贴”新路径,构建多层次资金保障体系。石狮市激活居民主体作用,试点“小公维金”模式,在物业管理费中适度补充业委会管理的公共维修资金。晋江市联合市慈善总会及财政部门设立“美好家园帮扶基金”。惠安县引入县级社区产业、居民捐赠、企业赞助、政府拨款等方式,首创“友邻基金”互助模式,还强化政府托底保障,组织所属国有企业兜底承接26个特殊小区的无水问题整改。
靶向施策攻克技术难点。市住建、消防等部门联合编制印发《住宅小区消防管网可靠性提升技术导则》,规范新交付项目消防设施建设标准,防范管网漏水、损坏等后续问题。针对既有小区消防用水无法保压、改造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各地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因地制宜、“一区一策”推行消火栓改卷盘、暗管改明管、空管接生活水管等技改方案。惠安县创新推行分类整治技术导图,提升整改效率;晋江、台商、洛江等地探索建立物业、业委会、社区、施工方多方联动机制,大力推广暗管改明管,显著降低施工难度与成本,大幅缩短整改周期。
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效。压缩公共维修资金使用审批时限,开辟绿色通道,对紧急维修项目实行“即报即审”。采取梯次推进策略,组织网格员、业委会入户宣传并收集意见,建立筹资、整改进度“日公示”机制,确保“修复一栋、见效一栋”。组织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住建、消防部门成立技术服务队主动介入改造过程质量管控。制定印发《问题整改闭环销号单》,由乡镇(街道)组织村(社区)对整改结果进行现场确认、全面核验。指导物业定期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立“网格员+物业+志愿者”三级联防机制动态排查反弹风险,实现长效常治。
莆田
狠抓隐患排查,做实整治成效。消防救援支队、大队积极联合公安、住建等部门,大力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基层派出所、村(居)委会、居民社区管理单位和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同步行动,对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等行为依法严格处置,并定期开展“回头看”,督促隐患整改落到实处。累计劝阻搬离违规停放充电车辆2万余辆次,劝阻提示8000余人,清理用于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架空层417处,可燃杂物堆放300余处,解决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堵塞问题100余个。
实测“生命通道”,开展效能测试。推行消防“夜查+夜巡”工作机制,全市26个消防救援站采取“1+1+N”模式,即1名消防救援干部、1名属地村(社区)工作人员、多名消防站随车战斗编组人员,将消防车驶入高层住宅小区实地测试消防车道通行情况。结合“防消联勤”工作,部署开展高层建筑专项熟悉演练,摸清辖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基础情况,开展实地熟悉演练,对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力量联动、通信联络情况开展实装效能测试。
普及消防常识,提升安全意识。把基层消防“5+3”必查、高层住宅小区“四好一通”(即关好防火门、堵好管道井、保护好消防水源、管理好电动自行车、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内容编成方言顺口溜、融入莆仙消防戏曲节目,协调利用户外大屏、标语横幅、广播等多类载体开展针对性宣传,进一步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动员消防志愿者、基层网格员等力量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手把手指导居民查找家庭隐患,现场派发消防安全宣传手册,提醒居民群众做好“三清三关”,切实增强火灾防范意识,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50次,入户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受众达6万余人。
(张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