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内蒙古包头市以青山区为试点,强化责任落实,拧紧监管链条,形成监管合力,常态化整治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私拉电线”等违规停放充电行为。
把好“方向盘”、提升“驱动力”。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5次,统筹谋划、重点部署、整体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行动,选取青山区为电动自行车管理质效提升试点,采取“光储、换电、直供”等多形态结合的充电模式,让大众享受平价电价,主动将电动自行车从楼内退出来,助力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
堵严“风险点”、打响“攻坚战”。在试点地区率先构建“街镇属地+部门行业”双重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义务到岗、责任到人”要求,创新建立基层网格、住建部门、公安派出所“三级包联”监管模式。广泛发动基层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人员、楼栋组长等多方力量,采取“宣传引导+排查摸底+集中整治+回头看”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楼宇开展逐楼、逐栋、逐单元的全覆盖排查整治,全力攻坚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停放充电问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效。
上好“助推器”、织就“安全网”。聚焦人民群众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实际需求,在规划布局小区充电装置时充分吸纳民意、科学统筹,创新探索“政府统建统运+光储、换电、直供多种方式并行+居民享受平价电价”的运行体系。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充电成本,推动充电费用实现平价化,从源头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环节的安全隐患,为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坚实保障。
常敲“安全钟”守住“高压线”。强化电动自行车使用停放充电安全知识普及,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典型火灾案例的警示,向广大群众讲清事故教训、讲清法律责任、讲明事故后果。有效提升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整治效能,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把隐患“堵”在出入口、电梯之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