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7月9日清晨,2架无人机的蜂鸣声打破了成都市金堂县谌家湾的宁静。这是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七届“火焰蓝”实战化比武暨山岳救援队交叉考评期间山岳救援比武的一幕场景。
无人机搜索是山岳救援比武的第一个科目,模拟“三断”条件下,救援队员无法与被搜救者取得联系、无法取得坐标定位,运用无人机盲搜寻找标识点,参赛队员根据现场分析研判形成救援方案、确认行动路线,并将伤员安全转移下山。
“高度保持,镜头向右微调…发现疑似橘色标识物!”无人机操作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也顾不上擦一把,迅速把镜头拉近,围在一起的队友们赶紧在小本上画起草图,以便无人机手继续搜寻下一个标识点。
“目标点2确认!”“目标点3确认!”随着3个目标点被一一找到。队员们精神一振,他们结合无人机航迹进行现地对照,很快规划出进行路线。
齐肩的灌木、隐秘的沟壑,迟滞了队员们奔袭的脚步。80米宽深沟更似天堑横亘在他们面前。
“无人机辅助架绳桥!”指令清晰有力。一架多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尾部牵引着一根轻质引绳,稳稳飞越深沟。
“引绳到位!开始架设主绳!”队员们迅速行动,利用沟壑两侧树木作为锚点,主绳在深谷上方迅速绷紧,发出令人振奋的“铮铮”声。随后,消防员将自己挂上绳索,身体悬于深不见底的沟壑之上开始横渡,绳索与滑轮摩擦的独特声响在山谷间回荡。当小组消防员全部横渡成功,沟边爆发出一阵短促而有力的欢呼。
“三人一组,扇形搜索!”随着新的指令,他们劈荆斩棘、翻越倒木,马不停蹄地搜寻第2个隐匿于4万平方米原始密林的目标点。刚才用于侦察和牵引的无人机在队员上空伴飞,很快帮助队员成功发现新目标点。此时,时间已过去80分钟,他们还需要赶往第3个目标点把伤员转运到深达30米垂直悬崖下方。
先锋队员索降谷底,救援组使用救援车辆、依托崖顶大树制作好锚点,把伤员固定在担架上,通过绳索斜向下降,“减速…左偏…稳住!”队长全程提示救援队员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直至伤员安全抵达谷底,他才长舒一口气。
和其他救援分队不同,总队特勤大队参赛队全程轻装前进,他们携带的FC30重型无人机把救援装备直接空投到需要点位,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体力。
与惊险刺激的山岳搜救一样,同样考验技术与意志的还有绳索技能专项比武。7月10日,参赛队员在复杂垂直空间内先后完成上升、横渡、U形移动、辅助攀登、斜向上升和下降,犹如“云端舞者”,在离地数十米的高度展现出惊人的平衡与控制力。遭遇预设的绳结障碍时,他们手脚精妙配合、流畅无滞;在绳索切换的关键瞬间,他们动作一气呵成、快如闪电,每一次D型锁扣入时清脆的“咔嗒”声,都好像对他们精湛技术的由衷赞赏。
激烈的绳索专项比武刚刚结束,检验团体默契程度和指挥员调配指挥能力的团队赛随之开锣,不少参赛队员呼吸还没平复,又要参加新的角逐。
(曾鹏、刘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