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地方应急

四川构建“标准引路、执法推动、企业主动”风险治理模式

2025-09-19 10:10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编制一本本紧扣本地产业实际、细化到行业末梢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手册,为隐患排查工作装上“精准导航器”;执法人员去一线、进企业,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较真劲儿,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有了“工具书”,主动揪隐患、找问题、查原因……今年以来,四川省以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为抓手,构建“标准引路、执法推动、企业主动”的风险治理模式,动真碰硬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截至915日,全省已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1053项,政府部门每千次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80.57项——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四川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治理的不懈努力。

标准引路 先认清“隐患长什么样”

要把安全隐患查得准、纠得净,第一步先要认清“隐患长什么样”。2025年初,应急管理部整理发布相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为重大事故隐患识别提供了“基础标尺”。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提炼重点、区分差异。该省安委办联合相关专业委员会,耗时数月,深入调研各行业情况,完成工贸、道路运输、教育、文旅、自建房等2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细化工作,让基层使用“标尺”更合手、判定更精准。

仔细翻阅相关细化标准,发现多项内容实操性较强。以《工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细则》为例,不仅构建了“通用+专项”的完整判定框架——既包含适用于全行业的工业企业通用标准,又针对冶金、有色、建材、粉尘爆炸等风险突出的细分领域制定专项规范,还通过增设专业名词解释章节,对关键术语作出说明。此外,部分具体判定情形后配套插入现场图片,以“文字描述+实景对照”的方式让事故隐患特征一目了然,降低判定难度。

《四川省城镇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实施细则》聚焦燃气领域安全痛点,构建分类清晰的判定体系,将重大隐患划分为管理类、厂站类、管线类、液化石油气类等类别,且每个类别下的具体判定标准都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细化说明,为基层燃气安全监管提供清晰可依的操作指南。

“这些细化标准就像给隐患排查人员配发了‘放大镜’,帮助其更加准确找到风险点。”四川省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判定标准里的每一条细化内容都紧扣该省产业特点和风险实际,监管人员和企业员工拿着就能用、对着就能判。

执法落地 以标准“红线”守好安全底线

对一线执法人员来说,掌握权威、具体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排查风险隐患时最实在的“底气”。这份底气,在广元市苍溪县四川精巧家具有限公司的木工车间里,体现得格外真切。

“这套干式除尘系统少了锁气卸灰这类关键装置,粉尘在管道内越积越厚,时间一长就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根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这属于重大事故隐患,需要立即整改。”该县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蹲在设备旁,一边仔细查看管道内积尘情况,一边拿着判定标准手册,向企业安全负责人耐心讲解隐患危害和整改的紧迫性。

企业当即按照要求整改,并于后续完成设备升级。执法人员再次走进车间时,只见六面钻设备旁新的锁气卸灰装置正常运转,产生的粉尘顺着密闭管道被全部收集,曾经威胁整个车间的粉尘爆炸风险,被彻底消除。

带着标准查隐患、盯着问题促整改,是四川省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一致的做法。而这背后,是各地对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高度重视。各地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法、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多元培训、实战练兵,让一线执法人员对判定标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比如,泸州市泸县应急管理局以“懂标准、会应用”为目标,创新推出“专家解读+案例剖析+实战演练”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培训时不搞“照本宣科”,把判定标准细则拆解成一个个真实案例,专家讲条款,执法人员谈经验,模拟企业一线生产情形,让大家动手“找隐患”。截至目前,该局已开展培训80场次,覆盖4300余人次。“曾经大家‘怕判错、不敢认’的顾虑大大减轻,能准确辨识隐患、敢依据标准判定隐患的能力明显提升。”泸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自觉 “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范”

在规范、严格的执法推动下,该省不少企业逐渐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范”,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

“有了这本《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我们自查隐患再也不用‘瞎摸索’了!”泸州市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安全负责人拿着标准手册说。

前不久,该企业对照判定标准排查车间时,发现在使用非水性漆的喷漆室里,原本应24小时在线监测的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竟然没通电运行。“当时,我心头一紧,好像在判定标准里看到过这一情形。于是我赶紧去翻标准,果然,这是明确列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该安全负责人回忆道。企业当天紧急召集维修人员排查,修复设备故障,确保报警系统正常运行。

隐患被消除后,该企业没等监管部门上门复查,就主动整理了两套材料,一套是喷漆室报警装置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通过照片能清晰看到设备从断电停用到恢复正常运行的状态;另一套是维修工单和测试记录,上面清楚记录着故障排查时间节点、更换的零件型号等。

“本来还担心会受处罚,没想到监管部门人员来了后说我们整改及时、主动,符合免罚规定。”该负责人感慨道,拿着判定标准早查隐患、主动整改,既守住了车间安全,也少了后续麻烦,这才是最划算的“安全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田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