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屋顶出现多处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日前,在四川省眉山市一家化肥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无人机对厂区进行高空影像巡查,发现隐患并提醒道。了解情况后,化肥厂负责人及时转移厂房设备、存货等,并开展屋顶修缮工作。此后,当地突发风暴。由于提前进行了修缮,该厂避免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这是四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事故预防服务中发挥作用的生动案例。作为安责险试点省份,近年来,四川积极探索,加快构建“政府指导+第三方协调+保险服务+企业参与”的四方协同机制,推动安责险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有效助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智巡师”“水精灵”助企排险除患
“以前,我们企业认为安责险就是一个政策性保险,购买安责险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一投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投保后,保险公司积极帮我们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安责险真的很有用,这笔钱花得值。”
企业态度的转变,离不开保险公司有效的事故预防服务。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工作人员粟啸峰告诉记者:“要改变企业对安责险的看法,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就要持续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安责险的作用和价值。”
“事故预防服务做好了,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了,赔付率也会随之降低。这是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好事。”粟啸峰表示,对此,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移动线上风险勘查小程序——“智巡师”。
“智巡师”小程序内部设有由资深风控专家建立的风险隐患库,涵盖财产、工程、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
风险勘查员只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勾选隐患,并上传隐患照片。系统对应隐患描述、检查依据、整改建议、隐患后果等因素,自动匹配形成检查报告、风险提示函,并通过后台直接向投保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预警。后续,企业完成整改后,相关整改情况也将反馈至系统后台,形成工作闭环。
“以往风险勘查工作,全靠风险勘查员个人经验、责任心,难免会出现遗漏。”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一名风险勘查员表示,“有了‘智巡师’小程序后,查什么、怎么查一目了然。我们工作有了抓手,干起来更加有效率。”
除了人防、技防,物防也在该省事故预防服务中得以普及,水淹预警设备“水精灵”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极端降雨或洪水可能导致厂区设备被淹,甚至使企业生产线瘫痪,导致企业停产、陷入财务危机。”粟啸峰说,“水精灵”设备前端设有水淹监测设备,后端有平台进行管理。当前端水淹监测设备监测到水位达到预警值时,将自动将信息传达至后台管理平台。后台管理平台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企业人员及保险公司发出警示提醒。截至3月,“水精灵”设备提供54次预警服务,避免投保公司水损风险上亿元。
德阳市一化工企业去年投保了安责险,日前,其财务总监李娟算了一笔账:“去年,我们公司缴纳保费十几万元。截至目前,企业事故减少了,安全更有保障,安责险综合收益已经超过了保费支出。”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效
随着安责险投保单位的增多,事故预防服务怎样规范开展等,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今年2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三方合作机制建设试点推进会,决定建立安责险三方合作机制试点工作联席机制,通过重要情况通报、定期会商研判、数据信息共享等措施,全面精准掌握高危行业安责险投保、事故预防服务开展等情况。
与此同时,该省建立“三严”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严格实施未投保企业约谈问责、严肃查处虚假服务行为、严选推广优秀服务案例等举措,以杜绝保险机构恶意竞争、推诿扯皮、拖延赔付、无理由拒赔和开展事故预防服务不到位、频次不达标等行为,提升保险机构服务质量。
在各方努力下,四川省已建成安责险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政府指导+第三方协调+保险服务+企业参与”的四方协同机制,实现了政府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保险机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四方之间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通过该系统,政府主管部门实时监测企业投保、理赔及事故预防服务数据,为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监管、决策等提供依据;系统支持在线投保、保单查询和理赔申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保险机构简化投保流程,降低线下操作成本。该系统还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培训等服务,企业可依据该系统提前识别风险、制定预防措施等,减少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工作量、提升其工作质效。
随着“政府指导+第三方协调+保险服务+企业参与”的四方协同机制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从中受益。据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已有48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责险,保险责任限额超4.2万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