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02164号(资源环境类133号)
提案答复的函
应急提函〔2025〕7号
臧继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东北地区极端暴雨灾害防御能力的提案》收悉,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东北地区极端暴雨增多,常常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您提出的加强极端暴雨防灾避灾科普、提升极端暴雨区域联防能力、提升各行业极端暴雨风险防控能力和极端暴雨监测预报核心能力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对做好东北地区防汛救灾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提升东北地区极端暴雨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不断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国家防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修订《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完善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各级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推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发挥综合优势,健全联合会商、联合值守等工作机制。批复成立松花江防总和辽河防总,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四省份建立省际防汛抗旱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提升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的整体效能。
二是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印发《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已完成374个乡镇自动气象站和12部天气雷达升级改造,新建4部地基微波辐射计,新增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2部X波段天气雷达,不断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利用人工智能等方法改进智能网格预报算法,东北地区降雨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应急管理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铁塔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动态分析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2024年汛期精准锁定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等“三断”地区,大幅提升监测预警时效,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不断提高防范应对能力。国家防总每年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核定公布全国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组织开展松辽等流域防汛备汛检查,督促东北各地切实做好备汛工作。国家防总办公室印发《关于提升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能力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暴雨洪涝临灾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落实预警响应联动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应急管理部与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广电建设、应急应用”的分工协作机制。中国气象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为东北各地科学合理制定防洪排涝规划、建设地下排水系统提供科学指导。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东北等地区健全洪涝联防联控机制。
四是不断提高抢险救援救灾能力。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黑龙江东宁市和大兴安岭等地区举办“应急使命·2025”演习,聚焦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救援难题攻关破解,推动提升新质救援能力。应急管理部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建成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主要担负东北地区森林(草原)火灾和雪灾、洪涝灾害救援任务。目前,相关救援队伍已进驻。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在东北地区落实1.3亿元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推动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前置到多灾易灾重点地区,提升东北地区抢大险救大灾能力。
五是不断提高基层应急能力。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配合中央编办指导地方编制应急管理及消防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指导基层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制订应急预案,优化基层消防救援力量布局,建强专兼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利用增发国债资金设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为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中等及以上市县乡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装备,切实增强快速响应和先期处置能力;督促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逃生避险、应急疏散等培训演练;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大范围、多层次培训,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配备1.6万余套应急叫应终端,联合广电总局开展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
六是不断强化科普宣教。应急管理部2024年首次对包含东北地区在内的全系统2万名防汛抗旱业务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加强与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协作,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及汛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暴雨、洪涝等开展知识竞答、公益讲座、网络直播、VR互动体验等活动;常态化在人民日报、央视、央广等刊播防汛宣传产品,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两微”等设置专题专栏,普及防汛安全知识。中国气象局强化预报预警和科普信息传播,及时组织专家解读天气趋势,分析灾害影响。
下步,应急管理部将继续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结合您提案中有关建议内容,聚焦极端天气防范、区域协调联动和科普宣传引导,不断提升东北地区极端暴雨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做好洪涝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应急管理部
2025年7月28日
(联系部门: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 联系电话:010-839338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