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5:35来源:

  郝明(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共享服务部主任、研究员。致力于全地震周期三维地壳形变监测研究,发展和完善了现代GNSS卫星、GRACE卫星和传统水准等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有效提高了重要活动断裂带运动变形的监测精度。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地震局青年英才等荣誉。 

  事迹材料: 

  郝明,1982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共享服务部主任、技术科学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安大学和防灾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7月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一直致力于利用大地测量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精密水准开展全地震周期(震间、同震和震后)的三维地壳形变监测研究,服务于多尺度现今三维构造变形特征和运动变形模式研究,为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大陆动力学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同志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主要突出事迹如下: 

  一是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GNSS以其高精度、全天候等优点在地壳变形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垂直变形监测精度方面GNSS却低于传统的精密水准测量,而水平加垂直的三维形变监测对于危险区震情监视跟踪、区域地球动力学机理等地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郝明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发展和完善了融合现代GNSS导航卫星、GRACE重力卫星和传统精密水准等多源大地测量观测的数据处理方法,构建了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的青藏高原东缘、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周缘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精细刻画了区域地壳三维构造变形特征,精确厘定了不易于通过地质学方法获取断层的倾向滑动速率。以建立的区域高分辨率三维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应变场为约束,创新性地提出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壳变形的运动学新模式—“周边框动;首次确定性的论证了鄂尔多斯地块现今逆时针旋转运动是可以忽略的;佐证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主要表现为北东向穿过西秦岭向海原断裂带扩展挤出的主流运动,而沿秦岭的东向挤出十分有限。 

  二是在主动提升强震危险性预测能力上砥砺前行。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风险不断增强,灾害链条不断延伸,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形势更加严峻和艰难。中国地震局党组提出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四梁八柱的要求,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为主线,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郝明带领团队成员在野外监测难度大、台站分布稀疏的高山峡谷和戈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空间加密建设了密集的GNSS监测站网,并研究设计了稳定的观测设备,为监测重要活动断裂的运动变形奠定了重要基础。采用他研发的数据处理方法,精细捕捉到了阿尔金-祁连山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成县-太白断裂等全国重点震情监视跟踪区内多条断裂的现今构造活动习性,构建了活动断裂的断层运动学模型,实现了全地震周期内断层活动的定量判定,有效促进了区域强震中长期危险性判定的科学水平,提高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水平。 

  三是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子专题等国家级项目4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陕西省科技新星等省部级项目3项。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际知名SCI期刊GRLEPSLTectonophysics发表论文15篇。依托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到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交流访问一年,与国际大地测量学家Jeffrey Freymueller教授合作,有效提升了个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应用于不同级别的地震趋势会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与国家级项目研究以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是在辛勤耕耘中获得认可与赞许。2015年被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社厅、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联合授予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同年被中国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被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同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2020年获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2021年负责的大地测量团队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奖 

  紧紧围绕中国地震局党组作出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党委的正确指引下,郝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发扬能吃苦能奉献的西部铁军精神,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开拓创新,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振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