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是制造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对支撑国家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24年,机械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火灾、特种设备、燃气除外)共发生312起、死亡300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8人,一般事故311起、死亡292人。
与2023年度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6人,同比分别上升0.6%和2.0%。
(二)行业分布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2024年机械九个细分行业中,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前3位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共发生事故239起、死亡226人,占事故总量的76.6%、75.3%。
(三)事故类型情况。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1986)规定,按照事故类型分析,2024年机械行业事故居前5位的分别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其他伤害。这五类事故共发生事故267起、死亡245人,占事故总量的85.6%、81.7%。
(四)工序分布情况。
2024年,在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共发生事故182起、死亡174人,占事故总量的58.3%、58.0%;在辅助工艺环节发生事故共计130起、死亡126人,占事故总量的41.7%、42.0%。
主要生产工艺环节中事故居前3位的工序:金属切削加工工序发生事故48起、死亡52人;铸造工序发生事故32起、死亡30人;装配工序发生事故28起、死亡26人。
辅助工艺环节中检维修作业发生事故70起、死亡69人,占事故总量的22.4%、23.0%。检维修作业的事故类型中,机械伤害事故25起,占事故总量的35.7%;触电伤害事故13起,占事故总量的18.6%;高处坠落事故和物体打击事故均为11起,占事故总量的15.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是铝镁金属制品粉尘爆炸风险管控不到位。铝镁合金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快速发展,铝镁制品打磨、抛光工艺产生的粉尘,爆炸风险高。部分企业粉尘防爆意识淡薄,除尘系统相关安全设备设计缺陷,泄爆、抑爆、惰化等控爆措施设置不规范,特别是个别企业湿式除尘系统“干式运行”,作业现场和设备设施内部未及时清理,导致大量粉尘积聚,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二是机械伤害事故多发。从2024年事故类型看,机械伤害事故124起、造成115人死亡。部分机械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老旧冲床、压力机、机床等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缺陷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引发机械伤害。另外,随着机器人、机械臂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人机交互、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新风险辨识和管控不到位,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铸造和金属切削加工亟需精准管控。2024年,铸造和金属切削加工工序发生事故80起、造成82人死亡。炉体耐火内衬烧穿、熔炼液面凝壳、汤勺撞人等熔炼设备本质安全措施失控,违规拆除防护装置或联锁装置缺失等防护措施不到位,违规进入机械臂工作区域,导致铸造事故频发。机械电气设备防护不到位、联锁与紧急停止装置失效或缺失、危险能量未进行有效管控,容易导致机械卷入或挤压伤害等金属切削加工事故发生。
四是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不到位。2024年,检维修作业工序发生事故70起、造成69人死亡。检维修作业多存在临时作业和交叉作业的情况,作业前未制定详尽的作业方案,作业过程中常出现违章操作。对于设备的机械能、电能、气动液压等潜在危险能量的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检维修作业事故占比居高不下。
五是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相关风险不容忽视。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在机械行业得到快速、广泛应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存在锂电池储存建筑物不符合要求、超量存放或缺少信息化安全监控装置、未采用规定车辆运输锂电池、电池包装配环节隐患排查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强化金属粉尘爆炸风险防控。推动金属粉尘企业严格落实《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6号),严格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排查整改,确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除尘系统、电气设备、粉尘清理等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大力推进金属粉尘企业建设应用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做到风险实时监测、智能研判和及时处置。
二是有效管控重点工序安全风险。针对机械行业事故集中的铸造、锻压、金属切削等高风险工序,推动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和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持续深化重大隐患动态清零。针对高危工序及人机交互区域,开展工艺风险分析,细化过程管控措施,提高安全防护系统功能安全可靠性。加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安全评估和新设备投用本质安全管控。
三是加强检维修作业的过程安全管理。推动企业完善检维修作业安全技术方案,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增强人员安全作业能力。推广防止危险能量意外释放的安全管控技术措施,确保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进行相关作业。对于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涉及的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高风险作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是提升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结合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督促企业充分识别和评估设备设施安全风险,逐步淘汰高风险设备设施,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升级。针对设备设施使用环节,加强在役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杜绝拆除、破坏或屏蔽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安全行为,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风险研究和管控。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事故机理和安全管控技术研究,充分辨识不同类型动力锂电池在运输、储存、安装等过程中的风险。督促企业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装配过程隐患排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员作业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