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大宗商品供给和新兴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为建筑、交通、能源、水利、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24年全国建材行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火灾、特种设备、燃气除外)280起,死亡284人。其中,较大事故2起、死亡6人。
与2023年相比,建材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减少21起,死亡人数减少18人,同比分别下降7.0%和6.0%,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双下降趋势。
从事故季度分布情况来看,因政策性停产,第二季度企业复工复产,设备启动调试作业多、新入场人员多,导致事故频发高发,第二季度共发生事故104起、死亡102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及死亡人数的37.1%、35.9%。
(二)行业分布情况。
2024年,按照行业小类分析,建材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前六位的行业依次是水泥制品、砖瓦、石材、水泥生产、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陶瓷,共发生事故235起、死亡236人,占事故总量的83.9%、83.1%。事故最多的行业为水泥制品,共发生事故71起、死亡72人,占事故总量的25.4%、25.4%。
(三)事故类型情况。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1986)规定,按照事故类型分析,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是建材行业事故频发高发的五种类型,共发生事故241起、死亡240人,占事故总量的86.0%、84.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是事故总量依然较大。建材行业相对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整体风险不高,未纳入工贸行业监管重点领域、非工贸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重点。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不重视,生产管理粗放,落后工艺和长期服役设备大量存在,安全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基础薄弱。2024年全国建材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然排在工贸行业事故的前三位。
二是筒型库人工清库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2020—2023年,年均发生3起人工清库事故,2024年骤增为9起。清库作业多为外包作业,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对清库作业风险辨识不清,未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长期存在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未对可能涌入的水泥采取隔离措施等问题,导致人工清库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多发。
三是异常工况处置事故频发。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粉料块料储存、物料混合搅拌、物料包装外运等环节,涉及处理料斗料仓下料不畅、上料口堵塞,清洗搅拌罐、减水剂罐等异常工况处置作业。2024年,建材行业异常工况处置事故多发,暴露出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流于形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加之异常工况人员处置能力不足、违规违章作业行为严重,导致异常工况处置的事故频发。
四是砖瓦、石材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低。砖瓦、石材行业具有阶段性生产、季节性用工、安全生产工作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当前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施缺失,加之工艺设备老旧、自动化程度低,多数作业依赖于人工操作,现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较为薄弱。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多发态势。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等工作,建立并实施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督促企业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行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环保设施等工作的同时,及时对新风险进行辨识,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二是推动机械清库的规模化应用。分析人工清理壁挂料、壁挂料存在时清理库底等清库作业易发事故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快推进《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清库安全规范》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机械清库智能清库等技术手段,代替人工进行清库作业,大幅减少清库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加大异常工况风险管控力度。针对处理料斗料仓下料不畅、上料口堵塞等异常工况,清洗搅拌罐、减水剂罐有限空间作业等事故多发环节,科学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制定风险管控清单、落实作业过程管控措施。同时督促企业做好员工异常工况处置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异常工况作业管控水平。
四是加强砖瓦、石材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督促砖瓦、石材生产企业做好开工、停工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设施开停、检维修等的现场管理,做好新入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并配齐个体防护装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