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解决建筑保温材料领域潜在风险,今年以来,内蒙古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生产源头管控、流通环节溯源、终端使用闭环”治理体系,形成全链条、穿透式安全治理新范式,切实筑牢城市消防安全屏障。
标准引领,筑牢质量根基。支队聚焦建筑保温材料防火安全核心问题,牵头制定涵盖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防火构造要求等关键指标的管理规范,构建“技术标准+产品目录”双重管控机制。通过编制推荐使用产品清单,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纳入淘汰范围,并推行保温材料抽检制度,对生产企业及在建项目开展常态化监管,有效筑牢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
源头治理,构建监管网络。支队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流向等信息的全程记录,确保“一品一码、一单一证”管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保温材料“打假专项行动”,依法取缔非法生产场所,查扣不合格产品。在建材市场设置质量公示栏,定期公布抽检结果,引导市场主体选用合规产品,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精准整治,消除隐患盲区。支队开展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全面排查,建立“一栋一档案”管理机制,对发现安全隐患的建筑实施分类整改。推行“隐患整改销号制”,对整改难度大的老旧建筑,采取外贴防火隔离带、增设消防设施等技术措施。新建项目全面推广使用A级不燃保温材料,确保材料合规率达100%,从源头提升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创新机制,深化长效治理。支队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模式,建立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开展保温材料生产、施工领域从业人员专项培训,推动行业自律与技能提升。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创新和多方联动,支队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长效治理格局,为城市消防安全提供持久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