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2:07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促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蔡立辉

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就应急管理、安全发展而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高度统揽全局,使应急管理的战略目标更加清晰。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也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正确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就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这使得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不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新形势,还将面临越来越艰巨繁重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任务,这是一项既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因此,我们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谋求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从外部局势的动荡与变化、内部发展的质量追求与优势条件相互关系的把握中,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发展和安全。

国家治理效能提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正如前文所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使得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越来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发展目标。

从四个方面促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一是要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政治站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政治站位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理念和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论述转化为具体措施,以健全的制度,全面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真正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要在已有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还没有理顺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充分实现各类应急管理机构之间、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融合与有效联动。

三是要注重强化应急管理各种要素的融合及其对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支撑。要注重将先进的理念、健全的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和一体化融合,继续完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提供最有力支撑。

四是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要结合应急管理是事前预防、事发监测预警、事中处置救援、事后恢复重建和总结评估的全周期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和各类风险的管理,系统梳理和健全应急管理人才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发挥职业学校、行业专科学校、应急管理专业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不同作用,科学构建应急管理学科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正确处理应急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学科和“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机制,推进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发展应急管理事业提供强大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眼“中国之治”,在有效汇聚社会智慧、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坐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了新蓝图。

(作者系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刘丽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