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2:07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韩广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前瞻性的重要会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明确指引和行动纲领。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建议》阐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中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这为应急管理事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入领会五中全会对公共安全的新要求

当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五中全会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建议》提到“安全”66次,“灾”13次,“风险”10次,“应急”6次,将维护公共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任务,明确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五中全会对我国公共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不仅要精准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重特大安全事故等传统安全风险,还要做好新兴技术、生物技术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应对工作。从风险发生规律上看,风险越来越具有复合性、多变性和衍生性,单一风险极易形成复合交叉的巨型风险系统,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稳定的外部风险环境。要深刻认识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在发展中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善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夯实全链条、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二,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呈现多发和频发的趋势,公共卫生、新兴技术、生物技术等非传统领域安全风险日益增加,风险交叉性、多源性、综合性趋势明显。在致灾因素复合叠加、孕灾环境复杂多变、风险事件关联互动性增强的态势下,风险具有跨领域和跨地区的特征,对公众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财产安全等都造成严重威胁,成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大挑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重大风险不仅全面考验我国风险防控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还关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进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第三,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开展公共安全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因此,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公共安全工作进行筹划,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框架,构筑起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整体性推进。

第一,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把底线思维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思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共安全问题,特别是重特大风险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在公共安全风险预警、应急和处置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底线思维,将风险考虑得更加全面、将方案设计得更加周密、将难点考虑得更加深入。从公共安全存在的突出矛盾入手,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矿山等行业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自然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水平。针对新兴领域安全,如技术风险、生物安全风险等,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和危机反应能力。

第二,构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由于公共安全风险的范围更大、层次结构更为复杂、影响更加深远,需要系统统筹公共安全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基础设施隐患等公共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始终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则。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中央、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系统观念做好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资源储备与调配、风险响应和应对工作。公共安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和多技术力量,要以系统观念科学构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管理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风险并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

第三,落实和部署公共安全任务要整体性推进。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工作任务,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兼顾公共安全治理中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领域、全方位推进和完善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在公共安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将本地区和本部门工作放到公共安全系统内进行思考,将党中央部署安排与地方行业工作有机结合,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到明确定位,实现公共安全工作的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深入领会和学习五中全会对公共安全的新要求,科学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刘丽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