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化解“九小场所”消防安全风险,连日来,内蒙古通辽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系统化举措筑牢基层消防安全防线。
高位统筹建体系,“立体化”部署压实治理责任。通辽市将“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以“立体化”责任体系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党政领航定方向。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明确整治目标与要求,市长奇·达楞太牵头挂帅部署工作,创新建立“双副市长+14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同步印发《通辽市九小场所安全检查实施方案》等3项配套制度,为整治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市人大审议通过《通辽市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条例》立法听证,填补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监管领域空白。督查靶向破难点。市政府组建4个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检查,重点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与行业主管责任,累计整改各类消防安全隐患83处,约谈责任主体12家,以精准督查推动问题整改。标准引领提效能。市安委会选取奈曼旗东明镇、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等4个地区作为试点,探索整合基层消防安全监管力量,构建标准化监管体系;市消防救援支队针对性制定《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场所设置、应急处置等5类26项具体标准,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协同共治聚合力,“全域化”防控织密安全网络。通辽市打破部门壁垒,以“全域化”防控格局凝聚治理合力,推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全覆盖、无死角。属地网格强兜底。科尔沁区推行“1+2+N”工作法(1名区领导牵头、2个部门主抓、N个单位联动),建立“隐患、整改、责任”三张清单,通过“扫街行动”为辖区“九小场所”建档立卡,实现“一店一档”动态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实施“三色预警”管理机制,结合“九小场所”分布密度与风险等级,划分红、黄、绿三个预警等级,开展靶向精准整治。行专联动攻重点。各行业主管部门健全会商研判、联查联治、执法衔接、隐患通报、移交查办等工作机制,摸清辖区“九小场所”底数并制定“一行一策”整治方案。其中,教育、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建联合检查组,以实验小学周边区域为核心实施“辐射式”排查,重点整治校园周边餐饮、托管等场所消防安全隐患。防消融合提质效。推行专职消防队员“四个一”行动(排查隐患+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累计开展防消联勤1482人次;针对“小饭桌”等重点场所,举办安全培训会124场,创新“案例警示+实景体验”教学模式,确保参训人员消防安全知识达标率100%。
数字赋能谋长效,“智慧化”手段完善治理机制。通辽市依托科技赋能,以“智慧化”监管手段推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智慧平台筑根基。加速推进市级智慧安全管控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物联感知设备安装应用,在试点区域安装智能烟感探测设备3286套,实现2040家“九小场所”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全时预警、实时报警,有效提升隐患发现与处置效率。“五消联动”促闭环。深化行消联动、警消联防、防消联勤、智消联建、消地联治“五消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累计推送整改指令287条,隐患闭环处置率达98.6%,形成“发现—推送—整改—反馈”的完整治理链条。宣传矩阵扩影响。打造“消防夜市”“开学第一课”等特色消防安全宣教品牌,在开发区碧桂园社区重点街区建设消防主题公园,广泛发动志愿者开展消防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3万份,推动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