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地方应急

福建省晋江市着力提升应急防御能力 全力筑牢防汛救灾防线

2025-10-22 09:22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从强化实战演练、聚焦问题治理等方面入手,精准化施策,提升应急防御能力,全力筑牢防汛救灾防线。

强化实战演练 织密应急救援网络

“报告指挥中心,‘超强台风’过境导致低洼片区积水,请求调派大流量排水车支援!”“收到,已协调3公里外预置的应急队伍携带装备赶赴现场,预计15分钟内到位……”2025年6月10日,在晋江市“泉安使命-2025C”跨区域防汛实战演练现场,随着指挥调度指令精准下达,各部门协同联动,模拟险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置。

此次演练是晋江市提升应急防御能力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晋江市将实战化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关键抓手,围绕超强台风、极端降雨等极端场景,聚焦预警发布、人员转移、工程抢险等核心环节,初步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演练机制,实现应急响应流程在实战场景中的检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晋江市已组织防汛演练280场次,参与人数达3700余人次,从预警发布到人员转移、从工程抢险到灾后安置,检验应急响应流程。

在强化演练的同时,晋江市也高度重视多元应急力量的建设。目前,全市已构建起“专业+社会+党员”多元协同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三级抢险队伍553支、灾后重建技术队伍50支,以及社会救援力量4支(约272人),共同组成了防汛救灾的“主力军”。其中,由80名40岁以下党员组成的市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先锋队,成为攻坚抢险的重要突击力量。

聚焦问题治理 拧紧风险安全阀门

“双宅水库启闭闸门已完成修复,申请销号”。在晋江市防汛隐患动态管理台账上,每一处风险点都对应着明确的责任人与整改时限。该市推行常态化巡查+协同化检查机制,将专业力量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每年汛前、汛中组织对基础工程、地质灾害点、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为城市防汛安全把脉问诊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晋江市实施“一点一策”精准防控。以城镇易涝积水点为例,根据积水成因和风险等级,分类制定不同应急响应级别的处置方案,细化物资配备和人员部署清单。一旦接到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提前预置大流量排水车等装备,确保“响应即到位、险情即处置”。

为确保隐患整改落到实处,晋江市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督导机制。由晋江市政府防汛办牵头,协同多部门推行“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跟踪督促隐患按期整改。对短期内难以完成工程治理的风险点,制定临时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落实专人值守,确保风险可防可控。

筑牢基层基础 全力提升防汛能力

晋江市以科技赋能应急管理、以基础设施筑牢安全防线、以共享机制提升物资效能,全力提升防汛救灾能力。

在晋江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雨情、水情、道路通行等7大类数据,7万余路监控探头如同“千里眼”,全方位监测城市安全状况。“降雨量一旦超阈值,系统会自动向责任人推送预警信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们轻点鼠标,就能随时调取全市1300多个重点防汛部位的实时画面,实现远程可视、精准调度的指挥模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3年以来,晋江市累计投入13.46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务工程,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相继落地,江海堤防投保全面覆盖。同时,通过“治水一张图”项目完成超978公里管网探测与765公里溯源排查,以“国企+技术团队”模式开展管网清淤检测,汛前对低洼易涝点开展集中清淤疏通,保障市政排水系统畅通。

此外,晋江市积极构建“共享联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以市级应急联储中心联动镇街、社区及社会力量装备库,形成“1+N”物资共享模式。新购置的460余件(套)装备,包括大流量排水车、应急电源等关键设备,全部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团队维护,既节约成本又提升效能,实现了应急物资从“分散存储”到“高效协同”的转型升级。

(王惠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陈绪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