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9:12来源: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03339号(工交邮电类459号)提案答复的函

应急提函〔2023〕33号

周国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灾害信息共享支撑、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投送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推动重大灾害应急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加强灾情信息共享支撑。一是开发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推进灾情信息汇聚共享。围绕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接入中国气象局监测预报预警等数据,水利部重点河道和水库实时水情,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数据,自然资源部海洋预报预警数据,以及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库,不断充实完善应急数据资源池。二是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开展日周、年月和重大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研判,形成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研判产品,为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应对和重大灾害救援救助救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灾情会商共享。会同国家减灾委17个成员单位建立多灾种专题会商机制,与自然资源部建立灾情统计发布机制;与财政部、民政部等沟通协调资金政策支持;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加强报灾队伍能力建设。四是拓展灾情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开发建设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国家防灾预警一张图系统,建成“95707”智能虚拟呼叫中心,部署3360个地震预警服务示范终端,与广电总局合作拓展应急广播和电视播出渠道,推动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收集、灾害现场信息采集和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发送。五是提升灾区现场应急通信保障水平。建设应急卫星通信网,基本建成370MHz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组织研制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救援新模式。六是建立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四部门关于《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从队伍管理、协调调用、能力提升、支撑保障方面加强社会应急力量的规范引导。

(二)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一是建成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平台汇聚了全国各级应急物资信息,接入了多家企业产能信息,实现应急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并与储备部门共建共享共用,打造“上下贯通、统一高效、覆盖全国”的应急资源管理枢纽,有效提升了全国防汛救灾等应急资源的调度保障能力。二是积极推动18.6亿元中央救灾物资增储落地,实现中央救灾物资历史性增储。推动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全覆盖,并向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和交通不便地方加密布局。三是会同国家粮储局完成2022年度中央救灾物资采购工作,进一步优化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夯实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四是加强与新兴际华、浙江菜鸟集团、京东集团合作,研究制定紧急情况下物资产能保障政企合作模式。五是优化储备库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县级以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将救灾物资向多灾易灾地区前置,确保救灾物资更加快速高效运抵灾区一线。

(三)强化应急物资快速投送和分配调运。一是做好抢险救援队伍交通保障。编制修订《抢险救援行动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手册》,会同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以及中国邮政、京东、顺丰、滴滴等物流企业共同建立抢险救援行动交通应急保障机制;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跨省执行抢险救灾任务车辆免费通行服务保障规程(试行)》,为社会抢险救援车辆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提供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服务保障。二是打造互联网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备案了大量社会应急力量队伍,灾害发生时可统筹各界求助信息,统一调度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利用该平台收到并响应了106名公众的求救信息,有序引导了32支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三是针对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同国家粮储局及时向受灾地区紧急调拨中央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针对近年来部分地区冬春救助工作实际,会同国家粮储局及时向部分省份调拨棉大衣和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有效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四是健全完善中央救灾物资调运机制,会同国家粮储局做好中央救灾物资年度采购与调运工作,进一步优化调运程序,确保物资调运效率。

二、下一步相关重点工作考虑

受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灾害多发影响,我国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灾害的突发性和异常性愈发明显,应急保障能力面临诸多新挑战。应急管理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吸收您的建议,大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联通、融合共享,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强化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互联网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等系统应用,为灾害防范应对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健全“三断”情况下快速报灾机制,探索向多灾易灾乡镇提前配置卫星电话及灾后通过无人机、卫星电话、北斗短报文手段尽快恢复报灾;借助卫星遥感、航空遥感、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结合灾区本底数据,快速评估灾情。

三是针对灾害多发易发或预判可能发生重特大灾害的地区,以及灾后出现的“孤岛”等情况,督促有关省份加强救灾物资前置储备,结合灾害形势提前组织调运,灾后迅速组织做好物资运送发放。

四是研究制定适合产能储备的救灾物资品种名录,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生产能力调查及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建立救灾物资紧急采购和集中生产调度机制,在重特大灾害发生时,引导和鼓励产能储备企业应急生产和扩能转产。

五是结合工作职责和抢修救援行动实际,健全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和抢险救援队伍交通运输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快速保障能力。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应急管理部

2023年7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振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