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媒体信息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在行动]动真碰硬 一抓到底 全力深化治本攻坚

2025-08-22 09:44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总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时间节点标注的工作坐标贯穿全篇。“2025年,重点开展金属冶炼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文物保护等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培训”“2025年底前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重点粉尘涉爆等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全覆盖”……排出时间表、明确任务书,治本攻坚的决心在一项项任务中展现,久久为功的意志在一个个坐标中彰显。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4年,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划定“八大行动”,制定20条具体措施,深入推动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重要举措,精准研判、靶向施策,就是要聚焦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靠前抓预防,源头求治本,因地制宜出硬招,脚踏实地谋实效。天津聚集燃气、电动自行车、高风险旅游项目等11个方面,梳理建立11个链条,将各部门紧紧串联,协调配合,同促“一件事”;浙江以压实“四方责任”为抓手,促进党政领导、政府部门人员、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共谋安全;福建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安全生产监管赋能,打造“闽企安”;山东把建立健全全省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当作推动社会共治的关键举措,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江西赣州扎实推进电气焊“加芯赋码”,着力消除零星电气焊作业不安全行为的滋生空间……各地以点带面寻找最优解,治本攻坚成效初显,202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首次降到个位数,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2万人以下;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9%、17.8%,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有力夯实。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更显珍贵。成绩来之不易,是各方真抓实干、勠力同心拼出来、奋斗出来的,也充分证明,“两个根本”的工作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八大行动”的工作路径是十分科学的。在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全面集中精力,绷紧思想之弦、坚定必胜之志、奋起攻坚之勇。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必然要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性、挑战性、严峻性多年未有,经济发展带来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多行业、多技术加速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风险动态变化、矛盾新老叠加,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千头万绪。开展三年行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综合分析研判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夯实安全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三年行动不仅聚焦“改当下”,而且着眼“立长久”,必须深入理解这一行动的深刻内涵和要义,以此为契机,及时消除倾向性、苗头性风险,深挖解决系统性、根源性问题,聚焦重点,抓纲带目,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后程的动真碰硬、抓铁有痕尤为重要。随着三年行动步步深入,大量隐患问题不断被发现被治理,不少易推进任务已快速落地、初见成效。无论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还是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难啃的“硬骨头”往往都在后半程,这就需要我们以较真碰硬的精神根治顽疾,以迎难而上的劲头主动出击,知重负重、担责尽责。与风险隐患的斗争,从来都不会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打的不仅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既需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能力,识别“黑天鹅”“灰犀牛”的慧眼,又需要锤炼过硬作风,摒弃懈怠思想,放下歇一歇、缓一缓的念头,紧盯薄弱环节、聚焦新老问题、守住重要节点,按照既定方案,一抓到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治本攻坚必须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既着眼解决当前问题,又着眼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三年行动开展至今,聚焦具体问题,一些地方小妙招不断,要深刻总结,形成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具体举措、长效机制。事故隐患的消除、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衔接起来,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保障,全面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时间属于奋进者,属于脚踏实地的人。锚定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总方向、总要求,一锤接着一锤敲,必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而至千里,斩断风险链、筑牢防护堤,把重大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之基。

(王晓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王宁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