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消防救援支队紧盯旅游旺季关键节点,联合多方力量压实景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目前全域景区消防宣传覆盖率达100%,为游客及从业人员筑牢安全屏障。
“先锋”志愿服务体系,打造景区消防安全“宣传前哨”。支队充分发挥“一队一中心”志愿服务队贴近基层、反应迅速的优势,将其作为景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响应的核心力量。精准宣教。“一队一中心”志愿服务队深入景区核心区、特色餐饮街等人员密集场所,累计开展“敲门行动”234次,发放《景区防火安全须知》《应急逃生指南》等针对性宣传资料2.1万余份,面对面讲解隐患自查要点。培训赋能。“一队一中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针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训65场次,覆盖280人次,重点强化初期火灾扑救、疏散引导及报警流程实操能力。流动宣传。“一队一中心”志愿服务队利用便携式移动广播设备,在热门游览线路、集散点循环播放防火提示音频累计达3000余小时,设置移动咨询点20余处,即时解答游客疑问90人次。
网格化联防联控,激活基层消防安全“神经末梢”。支队积极发挥基层网格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隐患巡查与信息传递无缝衔接。常态巡查除患。各地累计组织8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对包片景区开展每日防火巡查390次,重点排查违规用火用电、易燃物堆积、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动态隐患63处。信息直报快处。支队建立网格员—消防指挥中心“一键通”联络机制,实现火情、险情信息60秒内直报。末端宣传渗透。基层网格员在入户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累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2540份,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海报268张,通过社区(嘎查村)微信群推送消防安全提示信息850条,开展微型消防站拉动演练180次,切实保障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至基层末端。
马背巡护力量,构筑草原腹地安全“移动屏障”。支队充分发挥“马背消防队”机动灵活、通达性强的独特优势,深入传统交通工具难以覆盖的草原腹地、偏远牧区和旅游点,执行常态化巡护任务。无死角巡逻防控。马背消防队巡查员每日沿预设路线开展防火巡查,累计巡逻里程达120公里,覆盖36个易被忽视的风险区域,及时发现并制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8起。游牧式宣传送达。马背消防队巡查员在牧户家中、临时宿营地、敖包祭祀点等地开展“马背上的消防课堂”15场,发放特色宣传品135份,将消防安全知识精准送达边远牧户。应急前哨响应。马背消防队巡查员发挥先导联络作用,配备基础灭火装备和卫星通讯设备,成功处置偏远草原初期火情,提升“灭早、灭小”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前置应急矩阵,锻造快速响应“尖刀力量”。支队坚持“力量跟着风险走”,在关键区域科学部署前置备勤力量,确保秒级响应、高效处置。布点驻防守核心。在景区内、草原入口、大型活动场所、交通枢纽等高风险区域及旅游高峰时段,设立固定前置备勤点10处,部署消防车18辆、指战员33名,实行12小时驻守执勤。动态巡防护重点。组建快速反应分队,对网红打卡点、徒步线路、自驾营地等动态风险区域实施高密度流动巡防,现场快速处置小型火情及救援事件。实战演练保打赢。各前置点每周组织不少于2次的辖区“六熟悉”和实战演练,累计开展针对性演练30余次,确保队伍对辖区情况“一口清”、应急处置“零延误”。(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