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冠县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治理新模式,通过创新运用“加减法”工作模式,将安全生产风险排查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域覆盖、责任明晰、管控有力的安全风险防控网。
做足“加法”:全域覆盖与重点管控并重。在排查摸底上做“加法”,实现监管无死角。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数据,对全县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初步筛查;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实地核查,确保辖区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健全本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台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体系。
在风险管控上做“加法”,聚焦重点精准防范。针对“九小场所”数量多、风险杂的特点,督促小商场、小饭店等场所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紧盯消防、燃气、用电等关键环节,逐项制定管控措施并明确责任人。推动行业监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联动,将“九小场所”纳入网格化巡查重点,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与属地监管责任。
在科普宣教上做“加法”,筑牢群防群治防线。持续推动安全宣传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广泛开展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系列活动。依托“新农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阵地,组织应急骨干、行业专家、乡贤能人开展燃气安全、用电常识等专题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宣教活动30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做好“减法”:闭环整改与源头治理同步。在隐患数量上做“减法”,推动问题清零见底。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清单化管理、动态化销号机制。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落实;无法立即整改的,明确时限、措施,持续跟踪督办,形成“发现-整改-核查-销号”的管理闭环,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在危险场所上做“减法”,强化源头治理清除顽疾。依托村(社区)“两委”成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强对闲置院落、废弃厂房、农业大棚等易滋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重点场所的常态化巡查。重点关注非法“小化工”等行为,做到一经发现、立即上报、坚决打击取缔,从源头上铲除安全隐患生存的土壤,截至目前累积排查重点场所2800余处。
在监管盲区上做“减法”,推动治理全域覆盖。针对城乡接合部、行政区划交界处等传统监管薄弱区域,建立跨部门、跨乡镇的联合巡查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划定责任网格、明确牵头单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消除监管空白地带,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从“各自为战”到“一体联动”的治理升级。
安全生产与矛盾纠纷化解同属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冠县将二者有机结合,依托“加减法”系列举措,打通了安全生产风险排查的“末梢神经”,实现了风险早发现、隐患早消除、矛盾早化解,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