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安全发展专题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湖北应急管理体制实现系统重塑,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实现了从“被动救”到“主动防”的跨越。
“针对极端灾害天气日益成为‘新常态’的实际,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加固,努力让所有的‘遇见’都被‘预见’。”省安委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丁辉介绍,全省“防”的行动更加主动,践行“四个宁可”防灾理念,建成全省统一、直达基层的预警平台,创新实施极端天气“八个必转”工作机制,有效实现“风雨未到人先到、救灾抢在成灾前”。
走进湖北省应急指挥部,一块巨大的动态“风险防控图”实时感知荆楚大地的安全脉搏:各类自然灾害风险“一屏统揽”,省市县三级指挥调度“一网统管”,1344个乡镇(街道)的基层责任人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通过“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的递进式机制,极端强降雨来临前,人民群众提前转移、救援队伍前置布防已经成为常态。
全省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实现“三个没有发生”:2022年以来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没有发生江河湖库溃堤和重要基础设施损毁;没有发生大面积、长时间淹城淹镇。有效应对2024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成功抵御了2021、2023年汉江秋汛,2024年长江、汉江4次编号洪水,平均每年防范应对12轮强降雨过程。
“十四五”期间,湖北受灾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均值,较“十三五”期间分别下降57.3%、69.9%、68.4%。全省累计转移避险26.43万人次,今年68起成功避险案例还被全国推介。
风雨未到,人先到,救灾抢在成灾前。对老百姓来说,安全感正在一次次成功避险中筑得越来越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