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全省湖泊面积2706平方千米,5000米以上长的河流共4229条,河流总长5.9万千米,大中小水库6921座。每到暑期,学生群体前往野外水域游泳、戏水的情况变多,未成年人溺水风险骤增。
为扎实做好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今年,湖北省从上到下、各方协同、各级联动,持续压实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责任,全面动态排查水域隐患,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让防溺水工作“不降温、不断档”,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党政主导 部门协作 家校联动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3月开始接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亲自抓,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统筹推进。
4月下旬,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23家省直单位召开未成年人防溺水联合会商会议,研究年度重点任务;5月13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家庭和教育、公安、民政等23个部门的责任清单。相关部门从自身业务特点出发,制定相应的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方案。
7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再次印发通知,要求综合运用通报、问责等举措,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针对少数市州溺水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该省安委办、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相关部门、市州全面开展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四个一”(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一根救生绳)救生设施配备、重点水域警戒线和标识设置以及巡查巡护情况;会同省公安厅利用大数据,分析确定80余处水域风险点,联合地方媒体发布未成年人防溺水重点水域地图,明确重点巡查区域。此外,省安委办组织17个部门组成的暗访组,开展暗查暗访。截至8月15日,湖北省共排查重点防范水域5.7万处,配备“四个一”救生设施15.6万套。
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同向发力。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团省委将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作为少年儿童“爱心托管班”必修课,截至目前,“爱心托管班”开班4215次,服务青少年超14.5万人次;省妇联倡议妇女小组长、巾帼志愿者开展日常巡查和入户提醒;教育部门督促各地各校落实家校联系提醒措施;民政部门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慰问,督促家长和监护人认真落实监护责任。
人防物防 智能预警 多管齐下
在重点水域的湖堤河岸上配备“四个一”救生设施,再加上人员定期巡查巡护,是防范未成年人溺水的传统方法。
“我主要负责巡查长江北岸从江汉码头到白沙洲大桥段。这段河道虽然不长,但颇受孩子们喜爱,也是钓鱼爱好者的聚集地。”巡查员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所巡查水域水深、水流急、水下结构复杂,孩子们下水时间不确定,他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间,要不间断地往返巡查和劝导。
“除在重点水域配备‘四个一’救生设施外,全省还安排了近8万名重点水域巡查巡护人员,开展巡查劝导。”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面对庞大、复杂的水域环境,光靠物防、人防还不够,湖北各级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以技防织密安全网。
湖北省公安厅借助“雪亮”“天网”工程,整合全省重点流域、重点堤段、大型水库周边1123个视频探头,常态化开展视频巡控监测,并逐步应用无人机巡查、人像识别等科技手段,对靠近危险水域人员及时发出预警。
荆门市等地建立防溺水全域感知体系,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梳理全市感知设备情况,充分运用AI算法及智慧城市“一网统管”等现有平台资源,深度拓展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在防溺水场景中的应用。今年,该市新增视频探头192处,智慧城市大脑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共接入摄像头5.29万路,其中涉及重点水域和危险点位周边摄像头328路(中心城区摄像头134路),已在重点水域和危险点位完成42路AI算法部署。
“也就是说,只要有人进入监控范围,系统就会‘叫应’。对不听劝的,系统将直接联系责任人前往现场劝导。”该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郭晓鸣表示,通过“线上智能预警+线下联动处置”方式,可实现“识别—告警—推送—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疏堵结合 以疏为主 标本兼治
“爱戏水是孩子的天性,你越是不让他们戏水,他们越会变着法子,选择偏僻的河流、水库戏水,这才是最危险的。”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一味地“堵”不是最好的办法,应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安全的亲水场所,并教授科学的自救互救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溺水风险。
对此,该省省直部门主动作为,省应急管理厅按照省委领导批示要求和湖北省人大代表关于智能化防溺水建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组织专班谋划未成年人防溺水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争取将其纳入湖北省“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中,强化科技赋能;组织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会商,加强游泳设施建设,加大暑期公共游泳场馆免费开放程度,加强未成年人游泳技能培训。
各地紧随其后。
咸宁市开展“水花行动”,组织23家游泳场馆免费向学生开放,因地制宜设置简易游泳戏水点51个,建设简易游泳池52个,加大正规场地供给;组织1.2万名未成年人学习防溺水知识,面向基层医疗工作者举办50余场防溺水培训,针对387名基层救护员开展防溺水急救技能专项培训。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设了83个乡镇公益性游泳、戏水场所,确保83个乡镇的中小学生都有可使用的游泳、戏水场所。
孝感市连续两年大力推进“游泳进校园”,在每个城区、乡镇建立一个游泳实践教学点,统一编制教学计划,通过以游泳技能为主的实践学习和以防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救护教学等为主的理论学习,力争让所有小学生毕业时“人人会游泳,人人会自救”。
“孩子现在9岁,这个阶段,他只听老师的话。学校能开设游泳课程,孩子愿意去学,简直太好了!”孝感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通过学习,自家孩子已掌握一定的水中自救技能,“让我们当家长的十分安心”。截至目前,孝感市313所小学已实现校园游泳课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