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地方应急

湖北本轮强降雨“零伤亡”背后的硬核防守

2025-08-15 08:37来源:极目新闻

813日,随着雨带逐步移出湖北,持续5天的强降雨已告一段落。尽管局部单点降雨量突破300毫米,最大达435毫米,但全省未因洪涝灾害导致人员死亡。

这份“零伤亡”成绩单的背后,是湖北从预警到转移、从排查到值守的“全链条”硬核防守。

“一点一策”落实应急预案

根据气象预报,9日晚至13日,湖北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鄂西和鄂北地区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50100毫米)、雷暴大风(811级)等强对流天气。

“不要前往积水严重地段,不走地下通道,警惕水坑、井盖,不贸然涉水;自觉远离危险水域和地质灾害主要风险点;雷暴大风期间停止户外施工作业……”88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灾害性天气最新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活动,不贸然涉险。面对灾害,要确保自身安全第一,及时科学防灾避险自救,六大重点提示直指灾害风险点。

812日凌晨时分,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内灯火通明。连日来,值班员盯着实时雨情图,点对点叫应暴雨橙色、红色预警地区的县市负责同志。

这样的“叫应”场景,本轮降雨期间重复上演。

此轮暴雨期间,湖北省防办点对点叫应武汉市、十堰市、襄阳市、宜昌市等橙色以上暴雨预警地区县市负责同志300余次。全省应急叫应系统叫应34000余次。全省发布山洪灾害内外部预警100余次,督促受影响区域及时转移避险。特别是对养老院、医院、施工营地、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湖北“一点一策”落实应急预案并细化“叫应”转移责任,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闭环机制成为守住生命线的关键

暴风雨中,预警即行动!“叫得应、转得快、安置妥”成为湖北防灾减灾救灾的关键词。

8917时左右,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遭遇一场暴雨突袭。新街社区居民周邦立突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低沉而急促的“咔咔”声。原来,邻居家的驳坎出现明显贯穿裂缝。

“危险!”他立刻拨通了社区干部的电话。社区干部当即下达指令:“全员紧急撤离!”5分钟后,社区负责人已经冒着雨赶到周邦立家。“快!快!把重要的东西拿上,先走!”

周邦立一家六口,包括老人和孩子,手忙脚乱地抓起几件简单的行李,冲出家门。刚转移不久,1736分,周邦立屋后邻居驳坎垮塌,滑坡体冲进屋内造成3间房屋受损。

811日,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在收到应急、国土等部门预警信息后,迅速对境内高风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18时左右,竹溪县鄂坪乡龙王溪村党支部书记、灾害信息员赵正元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居民李典益、王成银屋后山体出现零散落石,经仔细排查发现屋后岩体出现开裂,经现场分析研判确认为滑坡发生前兆。

竹溪县应急管理局接报后,当即指令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确保人员安全。1830分,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李典益、王成银24人被转移至安全地段安置。1940分左右,李典益附属房后发生岩质崩塌,约20立方米岩块下滑冲入屋内,砸穿附属房后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万元,因受威胁人员已提前转移,此次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24人成功避险避灾。

总结这轮强降雨的应对之策,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警—叫应—转移—安置”的闭环机制,成为守住生命线的关键。

把力量压到一线打有准备的“仗”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我们把力量压到一线,打有准备的‘仗’!”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应对本轮强降雨,湖北在受影响较大的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等10个市州共投入923支队伍、39407人参与备勤,并前置队伍377支、前置点416个、10398人枕戈待旦。

与此同时,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还调度5架中型无人机携带通信载荷到恩施、宜昌、十堰、随州、黄冈等5个市州前置备勤,1架大型无人机在荆门漳河机场备勤,随时可打通通信盲区。

“人防+技防”立体防线让防御更精准主动。据统计,截至81217时,89日以来强降雨造成全省5.52万人受灾,紧急避险1822人,转移安置1188人;因灾不同程度损坏房屋16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95万亩,无一人伤亡。

据预测,14日至15日,全省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16日至17日副热带高压控制湖北,全省朝晴热高温天气发展。

眼下湖北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湖北省防办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和设备前置,加强应急值班值守,确保安全度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解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