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7月20日至31日在赤峰市举办,主题为“相约玉龙故里 建设亮丽北疆”。其间,赤峰市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启动保障机制,周密部署、精准施策,构筑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协同联动,提升保障效能。统筹应急管理、公安、消防、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力量,针对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突发公共事件等风险,制定完善多层级、多类别的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各相关单位能无缝衔接、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格局。
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坚持“防风险、除隐患”,组织应急、消防、市场、公安、交通、住建、电力等部门,在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周边商超、交通枢纽及人员密集区域,聚焦应急疏散通道、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电力供应等各环节,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多维保障,强化应急处置。赛前,各部门紧密协作,组建了强大的应急保障体系。应急方面,在开幕式期间共设置10辆应急电源车、3辆通信应急车,并针对期间降雨情况,备齐编织袋、铅丝、砂石料、救生衣等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公安交管方面,组织开展安保演练,出动警力200余人,并提前发布交通管制信息,提醒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错峰出行。消防方面,出动消防车辆9辆,保障人员58人。卫生方面,抽调医务骨干97人组建医疗保障组,备齐各类急救车辆、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并开展了全流程急救演练。
严格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赛事期间,应急、气象、交通、水文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集中办公、联合值守,实时共享天气变化、路况信息及水文数据,提前研判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下一步,赤峰市应急管理部门将对本次赛事应急保障等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复盘,总结经验做法,寻找差距不足,完善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同时,进一步巩固多部门协同成果,强化信息共享,提升常态化应急保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