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地方应急

湖北省武汉市探索打造商贸楼宇安全管理“铁三角”

2025-08-01 09:05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近期持续高温,安全生产风险增加。这份高温防暑安全小贴士,请查收。”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越秀国际金融中心商户店主微信群中,该中心安全经理余鹰畅发布了高温防暑安全小贴士。

“物业单位加强安全提醒,我们入驻商户也要积极响应。”群内有店主点赞道。

近年来,武汉市商贸楼宇体量规模持续扩大,功能业态日趋复杂,人员高度聚集,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武汉市安委会印发《全市多业态商贸楼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聚焦高24米以上的涉及商业零售、餐饮娱乐、酒店办公等业态多样的高层建筑风险综合体,创新构建“产权单位—物业管理(服务)单位—使用单位”三方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划分、日常安全管理、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等内容,探索打造商贸楼宇安全管理“铁三角”。

针对高层风险 制定检查清单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高层商贸楼宇超400栋。“近年来,一些高层商贸楼宇事故暴露出相关管理方安全责任落空、安全管理缺位等问题。”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工贸安全监管处负责人介绍,“我们总结事故教训,厘清各方权责,通过智慧化、标准化、清单化的模式,推动商贸楼宇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

今年5月,武汉市安委会印发指引,明确产权单位是楼宇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物业管理(服务)单位应与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管理区域范围、职责分工、应履行的义务等;使用单位应对本单位经营区域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常态化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

在指引指导下,该市不少商贸楼宇产权单位、物业管理(服务)单位、使用单位共同设立了楼宇安全管理机构,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楼宇安全管理人员。“三方责任”体系由此在该市推广开来。

越秀国际金融中心处于武汉市武广核心商圈,涵盖特色街区商业、购物中心、超甲级写字楼及五星级酒店等业态,整体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包含11个单栋,最高的一栋楼共64层,高330米。由于业态多元、商户众多、楼层高,这里一度是当地的监管难点。

为强化安全管理,中心产权单位、物业管理(服务)单位以及安全管理情况良好的商户组成安全管理机构,聘请专职楼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上门检查,并按照商户业态不同,聘请专家针对楼宇安全管理人员、商户工作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日前,某篮球运动俱乐部入驻该中心。在俱乐部装修期间,楼宇安全管理人员严浩、徐杰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

“楼宇安全管理人员不仅提供全过程监管,还给我发送安全提示,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都规范到位,很贴心。”该篮球运动俱乐部负责人表示。

装修改造中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高风险作业比较常见,市安委会针对性列出了11类重点检查清单,明确了4类危险作业审批流程。“这些非常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指南。”严浩介绍。

摸排整改隐患 强化科技赋能

武汉各地迅速行动,深入梳理商贸楼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多业态商贸楼宇隐患排查整治。

汉阳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上文说:“经过多轮摸排发现,我们区商贸楼宇面临多重挑战:部分商贸楼宇老旧,安全设施老化;产权分割导致管理责任不清;安全风险呈现点多、面广、线长且动态变化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汉阳区创新构建“双链条”监管体系,即建立横向责任体系,推行“一企一档”“一楼宇一承诺”制度,明确产权人、物业方、使用方三方主体责任,推动三方履行责任;健全纵向责任体系,延伸建立“街道—社区—网格”的属地管理责任链条。

“我们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熟悉辖区情况的优势,发动其对商贸楼宇开展全覆盖排查。”江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颜学军表示,根据排查情况,将整改积极、管理规范的商户纳入“白名单”管理,在政策扶持、评奖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将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商户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公开曝光,通过差异化监管倒逼其落实责任。

同时,汉阳区应急管理局还推出“安全管家”服务,选派党员业务骨干、专家化身为“安全管家”,为区内56栋相关楼宇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动消防安全隐患在一线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今年以来,“安全管家”已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320处。

除了人工巡查,武汉还鼓励各单位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悦工作”是近年来越秀国际金融中心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通过它,相关人员可以实时了解该中心的安全管理情况。此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全随手拍模块,报告自己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在软件反馈、评价模块,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物业工作人员张铮在“悦工作”中写道:“不少商户为吸引消费者,选择进行装修。装修期间,来往人员较多,且有时候多个商铺同时装修,光靠‘脚力’监管不过来。”

中心产权单位得知情况后,在中心多个点位安装监控设备。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调取装修现场视频,极大提升了安全监管效率。

“目前,一些直播电商、文体项目等新业态已入驻楼宇,其仓储、物流、直播拍摄、文体活动等场景衍生出临时用电过载、易燃材料堆放等新的安全隐患。”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指出,“下一步,在做好传统商贸楼宇监管的基础上,我们将聚焦新业态、新风险,及时完善监管标准和手段,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张伟 王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田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