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11:36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抽查检查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强调——

“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发生

在贵州省盘州市奥远商业广场,综合检查组专家正在检查消防安全设施。本组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摄

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的一处矸石山,几位矿工正在种植果树,将矸石山复绿。

综合检查组在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进行检查。

在贵州省盘州市奥远商业广场,综合检查组专家在监控室查看商场消防安全的总体情况。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矿山有限公司的一处露天矿山,不远处一台拖车式边坡雷达设备正在运转中。

包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VR等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安全生产突发情况来培训员工,综合检查组成员现场体验这些设备。

在国务院安委会检查期间,“灵魂拷问”在一些企业频频“上演”,有人被难住,也有人对答如流。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风险隐患的防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尤其是今年发生的煤矿坍塌事故,让人警醒,安全生产不能有须臾放松。贵州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拉出清单,对标整改,“问题不整改,绝不放过”。

在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的贵州六盘水,矿产资源富集、矿山企业众多,采煤、发电的机械不停运转,煤炭资源在这里转化为强大的电能,其中一部分将输送到1000多公里外的东部城市,从而完成“西电东送”的使命。

但这里一些煤矿的开采条件可以用“体弱多病”来形容,面临喀斯特地貌、地下瓦斯含量高、开采条件复杂等挑战,企业往往需要加倍付出才能保证生产安全。

上个月,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三组(以下简称“综合检查组”)分别走进了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对当地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12家企业进行专项抽查检查和明察暗访,为当地企业“把脉问诊”,以便“对症下药”。

此前,综合检查组还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11家企业进行了“把脉”。

在这些地区,综合检查组“诊”出不少“病灶”。比如,停采露天矿部分区域坡度过陡且部分平台存在裂隙,一些企业安全培训“走过场”,个别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不够彻底……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事故常隐藏于被忽视的细节中,企业刚把旧隐患整改了,新隐患可能就来了,这需要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以“一万”的努力将隐患扼杀于“摇篮”,来防止事故“万一”发生,尽全力筑牢企业生产的安全防线。

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灵魂拷问”

“矿区的边界牌、警戒线都设了吗”“采矿区有人居住怎么办”“多层煤同时开采,矿区是否存在垮塌陷落风险”“采空区地表是缓慢下沉还是剧烈下沉”……综合检查组对贵州金佳矿的工作人员发出了连珠炮式的“灵魂拷问”,每一问都直击安全生产一线可能存在的隐患,也直抵老百姓最关心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在现场,金佳矿矿长胡东亮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针对多层煤同时开采的相关问题,胡东亮介绍,该矿已对揭露的20个采煤层进行了瓦斯参数测定,其中主要开采的煤层有6个,采用上、下保护层联合开采的方式。因为开采的煤层相对较少,矿区采取了“技防+人防”的方式进行监测预警,主要由人不断巡查。

目前,该矿正在加大采煤的智能化改造力度,已经投入了1.05亿元,建成两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后的综采工作面可实现减人30%-50%。

综合检查组副组长、自然资源部矿业权司一级巡视员朱振芳指出,煤矿智能化改造是一条兼顾发展和安全的好路子,尤其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采空区地表不管是缓慢下沉还是剧烈下沉,一旦出现窟窿,上面有生产生活的人,‘咚’地掉下去了,事就大了。”朱振芳指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背后往往是人们麻痹大意或者抱有侥幸心理。他提醒,虽然没有发生事故,但是针对潜在风险,绝对不能麻痹大意,“预防监测预警一定得抓好。”

对此,综合检查组建议,该矿的地表采空区要设置警戒区,布置警戒牌,避免人员误入。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对地表塌陷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处置相关隐患。

另外,针对当地喀斯特地貌的不稳定等特性,综合检查组建议,企业可以借助遥感卫星等手段,加强煤矿采动区巡查和监测,加大事故灾害监测力度。

一般来说,企业“自查”可以将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自查”力度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022年,贵州盘江电投发电有限公司排查出隐患212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隐患已全部治理。今年,在该公司进行岁末年初的隐患排查时,又排查出隐患83项。

“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又排查出这么多隐患?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朱振芳表示,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企业在排查隐患上确实花了力气;另一面则是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不够彻底。他指出,企业不仅要能发现隐患,还要有整改措施和处理结果,实现闭环管理。

煤矿停采两年 台阶出现裂隙

作为能源大区,内蒙古自治区肩负的能源保供“担子”可以说是全国最重。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煤炭产量12.2亿吨,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保障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是名副其实的能源保供“压舱石”。

伴随而来的是,这里矿企点多面广,监管难度持续“加码”。去年以来,当地共成立了3000多个督导检查组,进入11万户企业,排查出问题5万余项,其中,已完成整改4.6万项。

矿企是此行检查的重点领域之一,综合检查组走进了多家煤矿和非煤矿山,这些企业整体情况较好,一家停采的煤矿是例外。

综合检查组对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天赐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把脉”。这是一家露天煤矿,近3年内未发生过安全事故。矿区内部分土地属于当地农民,露天开采需要租赁这些土地,因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等因素,该矿已停采两年。

乘车抵达后,朱振芳看到,该企业证照齐全,作业面台阶规整,作业车辆设备停放整齐,边坡监测等设备也在运转中,仅从外表来看,该矿山的整体情况不错。

“总觉得不放心。”于是,朱振芳与综合检查组其他成员徒步爬山1小时,沿露天矿剥离台阶认真查看,发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隐患。

综合检查组成员、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专家指出,据矿长描述,该矿山的台阶宽度和高度设计均为10米,但实际上,部分平台宽度不足10米,且矿山顶部台阶高度部分超过20米,台阶明显超高,坡度也过陡。

值得关注的是,该采场的煤层上部岩体是沙砾岩,较松散、不稳定,检查组发现了3处较大裂隙,存在滑坡风险。综合检查组专家解释,平台长时间无人作业,没有向前推进,下部岩层发育处易受上部岩土挤压,而产生裂隙。他说:“冬夏冷热交替,雨后是最容易滑坡的,尤其是暴雨,泥浆或者碎石块灌到裂隙中去,可能会把裂隙扩大,滑坡风险进一步增加。”

综合检查组到达时,矿山处于停采状态,但矿企不能停管。对此,综合检查组要求,该企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平台高度、宽度、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加强对隐患处的监测与管理,尤其是必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与维护,避免滑坡事故发生。同时,要设置警戒区,在易塌落危险区域处理完之前,严禁人员进入平台上、下危险区域。

安全生产最怕“走过场”

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背后往往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矿山的风险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分别是哪四种颜色?”当综合检查组一行人走进了包头市固阳矿山有限公司时,综合检查组专家、华北科技学院公管专业(应急管理)系主任李泽荃现场对矿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提问。起因是他在该企业的一张风险管控清单上看到,风险等级一列写着“一般危险、稍有风险、显著风险”等不规范的说法,随即现场进行了提问。

这一简单的考题却难住了固阳矿山有限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他迟疑了一会儿,未答出来。对此,综合检查组成员指出,作为安全管理负责人,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是最基础的。该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将“全部整改”。

这样的“灵魂拷问”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企业频频“上演”,有人被难住,也有人对答如流。

“如果现在矿山发生滑坡,作为挖掘机师傅,该怎么办?”当记者询问该公司员工张永红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时,张永红指出,“作为挖掘机师傅,要立即撤离现场,向车间或者主管汇报,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张永红介绍,每月他们都会学习采场安全注意事项、边坡倒塌应急处置、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专业知识以及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等内容。张永红与同事们还学习了此前发生的内蒙古一起露天煤矿坍塌事故的经验教训,他说:“谁听到都怕了,那个事故教训挺深刻。”

另外,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奥远商业广场,综合检查组发现,这里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总体培训计划,有些像“打游击”。并且,在该商场2月份的建筑消防设施月检报告中,检查出的4项问题,仅有“已报修”三字,没有任何处理结果。

朱振芳指出,消防安全检查及应急演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应付,还要动脑子,科学合理地设置避险点,采取老百姓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最好能做到“一句话说清楚,一嗓子喊明白”,真遇到危险时,能让老百姓快速逃生,他说:“细节决定成败,安全生产最怕‘走过场’。”

出重拳、下猛药整治隐患

这些只是综合检查组为企业“诊脉”的缩影。在现场,每当综合检查组指出问题所在,所有企业均表示:立行立改。当地相关部门也正在持续跟进整改进展。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角”,但在此次检查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的企业并不鲜见。

综合检查组另一位副组长举例,一些企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临时编写了双重预防机制相关文件,缺乏重视安全的内生动力。如果真出了事故,这样会威胁企业自身,必须要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企业主体责任压不实,再多的检查都没用。”朱振芳表示,一些企业有制度、有规定,但只是挂在墙上,没落在实处。他指出,解决隐患的根源还是在企业,企业需要从增强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以及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同时,监督检查也要抓硬抓实抓细。

从数据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在监管上下了大力气,隐患排查能力较强,但执法力度相对较弱。对此,综合检查组指出,当地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2022年年初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非煤矿山领域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督导检查,截至综合检查开始,共检查非煤矿山596矿次,巡查长期停工停产矿山107次,查出问题隐患1114项,但行政处罚仅5次。综合检查组副组长指出:“处罚不是目的,是手段,但如果手段不到位,目的可能就达不到。”

综合检查组在内蒙古检查期间,一些矿企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后续或将陆续复工复产。对此,综合检查组另一位成员指出,停工停产的矿山隐患容易堆积,在这些企业复工复产之前,需要先“把关”,合格后再准许开工。

在结束对贵州省的检查后,综合检查组给出了如下评价,贵州省的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相关行业安全基础薄弱,企业多、小、散、弱,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地自然灾害比较多,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加上企业本身管理不到位,“天灾”与“人祸”叠加,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事故。所以,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行更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贵州省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检查组找出问题很准确,下一步,贵州省将拉出清单,对标整改,精准地解决问题,落实闭环管理。他说,“问题不整改,绝不放过”。

“我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综合检查组提出的问题,照单全收,并立行立改,举一反三。

风险隐患的防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该负责人还指出,尤其是今年发生的煤矿坍塌事故,让人警醒,安全生产不能有须臾放松,这也暴露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板和漏洞,安全生产责任压得还不严实,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还不到位。内蒙古自治区将在排查整治的同时,深刻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