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将“追思缅怀”与“精神传承”有机结合,清明节前夕,张家口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做好“文明祭扫、安全清明”的防火工作之上,开展了“一封家书”特别活动。
张家口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一封家书”特别活动。通讯员 张伟 摄
据悉,该活动旨在引导全体救援人员践行“绿色清明”,将思念和缅怀诉诸笔端,告慰逝去的战友前辈、亲朋师友,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同时通过缅怀与歌颂,激励全体救援人员从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汲取力量、激励斗志、传承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支队救援人员积极参与书写“一封家书”活动。通讯员 张伟 摄
活动期间,支队救援人员积极参与,书写“一封家书”,全支队共收集家书近22封。这些家书的内容形式广泛,有人将哀思寄托给了已经牺牲的战友;有人则是抒写自己对于革命先烈的缅怀;有人把“家书”写给了自己逝去的亲人和前辈。全体救援人员通过讴歌与缅怀逝者,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营造出了追思故人情怀、弘扬英雄精神的浓厚氛围。
支队救援人员积极参与书写“一封家书”活动。通讯员 张伟 摄
在众多的“家书”之中,有一封是消防救援人员代表支队后辈们写给张五老前辈的“家书”,张老五烈士是张家口消防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他在1976年3月15日,在张家口原茶坊区老鸦庄村附近,扑救空军某部队一架战斗机坠落爆炸起火战斗中光荣牺牲。那一年,他仅23岁。一封家书字字催泪,感人肺腑,逐句读下,心中不由荡起哀思,仿佛回到了那段铁血铮铮的赤焰岁月。
支队救援人员积极参与书写“一封家书”活动。通讯员 张伟 摄”
附: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
敬爱的张老五前辈:
您好!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下这一封跨越时空的书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人如针尖上的一滴水,匆匆一闪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您,却在张家口消防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是一个清明至,又是一次追思节。绵绵细雨伴着对亲人的思念,更带来我对您的崇敬。不敢忘记,更不能忘记,1976年3月15日,在张家口原茶坊区老鸦庄村附近,您在扑救空军某部队一架战斗机坠落爆炸起火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光荣牺牲。那一年,您年仅23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您是我们张家口消防的英雄,您的名字,就像天上的星星,明亮且永恒。
前辈,还记得我第一次参观咱们支队荣誉室时,印象最深刻的就属您那时候穿戴的战斗防护装备了。七十年代的战斗服,上身是绿色的,下身是蓝色的,我满眼的好奇,当我走近仔细看时,不由得又有些惊愕,我发现战斗服所用的面料是纯棉帆布,要知道帆布是不防水的,更没有阻燃作用。我本以为我们现在穿着的战斗服很平常,殊不知,您的年代穿着的战斗服只能满足简单的防护。张家口的三月依然冷风飕飕,抱枪出水时难免因为卡口不严造成冰水浸入战斗服,可想而知,在寒风肆虐之下穿着湿透的战斗服是怎样的煎熬。
前辈,现在的车辆装备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从最基本的个人防护装备11件套,到各种各样的消防车辆,再到无人机操控,不仅加强了我们灭大火、救大灾的攻坚战斗能力!更加为我们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前辈,有时候我也曾感慨生命的脆弱,又不得不承认,这即是现实。在无情的火魔面前,消防员的身躯不过肉体凡胎,但是扑灭火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承发扬您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红旗飘扬,春风拂面。依依杨柳,芸芸众生。前辈,您一定微笑地看着这一切吧!党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虽然您再也看不到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但您的事迹将千古流传,您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
此致
敬礼
张家口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后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