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被称作“蓝朋友”“守夜人” 群众安全离不开这群“应急人”

2021-11-09 20:01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9日消息(记者高欣然)119日是全国消防日,重大安全风险始终是关系人民群众安全的大事。今日,应急管理部举行记者见面会,5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代表围绕“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主题,讲述“应急人”的故事。

30年无重大火情 “蓝朋友”守护古厝安全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多年来,消防救援站守护这片古厝实现了30年无重大火情、8年零火灾。其中,陈辉华就是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站长。

1991年元旦起,消防救援站还担负了福州市五一广场的国旗护卫任务,作为全国唯一承担省会城市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至今已经实现了三十年两万两千多次升降国旗“零失误”。据陈辉华说,队里经常收到群众送来的爱心外卖。他说:“我觉得‘火焰蓝’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备受尊崇的颜色,大家都亲切地称我们为最帅‘蓝朋友’。”

陈辉华告诉记者,当前消防救援站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多元化,大家都感到了一种“本领恐慌”。据悉,队员们除了练习传统的灭火救援业务之外,还大力开展山岳、地震、水域、石油化工等各个类别的专业训练。去年泉州“3·7”酒店坍塌事故救援现场,很多驻地群众拿出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为救援人员们煮粥、做饭,甚至从网上采购提供搜救犬的犬粮,陈辉华大受感动,他说:“我的工作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党的重托,二是人民的期望。”

做矿工生命安全的“守夜人” 安全底线不能讨价还价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一级主任科员刘小术自称为守护矿工生命安全的“守夜人”。2007年,刘小术大学毕业后,就在煤矿上从事了四年的井下一线工作,2011年,他成为了一名煤矿安全监察员。十年来,刘小术深入井下一线行走近5000公里,监察800余次,查处各类隐患5000余条,参与了事故调查、灾害处理、应急救援20余次。他的工作原则是——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

刘小术回忆,他印象最深的经历是一次查处重大隐患时,打算撤销掉一个矿工任职资格,由于之前没有此类先例,存在的争议很大。身边的人问刘小术,能不能给矿工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刘小术对此很坚决,他说:“安全是底线,底线怎么能讨价还价呢?一旦发生了事故,谁又能给矿工兄弟们一次重来的机会?”

这种对事故隐患零容忍的态度,让刘小术被叫做“狠茬子监察员”。刘小术的儿子曾问他:“爸爸每天工作好不好玩,也带我去玩玩。”刘小术回答:“爸爸的工作在煤矿的井下巷道,干的是保护好多叔叔伯伯生命安全的事。”

应急志愿者有“两颗心”应急管理部是“娘家”

民间也有这么一个竭诚为民的救援队伍,叫做广东省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的户外登山爱好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石欣和深圳登协的伙伴们自发组织参加救援,在四川一干就是一年。之后,他们又自发成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十年多来,这个小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630多名专业队员、1400多名志愿者的民间救援队伍。

据石欣介绍,早期我国在应急救援方面没有统一的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应急力量都是“各找各妈”,有时挂在团委下,有时又属于民政注册,还有的组织根本没有主管单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救援资源的浪费。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石欣形容:“我们这些社会应急力量就像找到了‘娘家’。”

今年河南水灾时,石欣和队员们承担了村民疏散、紧急转运等任务,其中转运水程长、水面湍急、水下情况不明,转运距离很多时候超过6-7公里,一个来回要一两个小时,甚至达到三个小时。每天完成高度紧张的救援任务后,队员们还要回到驻地进行工作总结,将灾区现场的信息反馈给后台。石欣说:“救援不光是做表面上看到的工作,还要实际了解灾民的需求在哪里,他们还有什么样的困难。”

石欣告诉队员,应急志愿者需要有“两颗心”的准备,一个是“同理心”,切身从求助者角度出发,找到问题的解决点在哪里,制定更好、更完善的救助方案。同时,还要有一颗“石头心”,不能够被求助者的心理、情绪影响,导致决策失去科学性和合理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