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救援力量

甘肃消防救援队伍参演“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演习纪实

2022-05-16 08:36来源: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

5月11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突发7.5级“地震”。强震波及甘肃多个市州,“灾区”房屋倒塌损毁,道路、电力、供水、燃气、通信部分中断,西气东输管线、西电东送工程、中欧班列、核设施等国家战略工程严重受损,山区出现滑坡、崩塌,游客被困景区、雪山,部分村庄形成“孤岛”,一系列次生灾害接连发生……

巍巍祁连山下,茫茫戈壁滩上,消防车依次排开,无人机腾空而起,直升机呼啸而来。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在甘肃张掖拉开序幕。

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闻“震”而动、逆行救援,调集全省1533名消防救援人员、28头搜救犬,出动消防车278辆,携带各类救援装备1.3万余台套,在张掖主演习场和嘉峪关、金昌、酒泉、武威4个分演习场上,接受了23个演习科目的检验。

废墟埋压搜救:生命至上 抢抓“黄金72小时”

作为本次抗震救灾演习模拟的“震中”,地震发生后,张掖市甘州区滨河集贸市场成片坍塌,冷库制冷装置损毁导致液氨泄漏,建筑多处着火燃烧,大量人员埋压被困;一建筑施工工地局部倒塌,工人埋压被困;一小区公寓楼局部坍塌,居民被困遇险……

灾情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按照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调集全省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张掖消防迅速调集6个县区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发挥就近处置作用,搜救被困群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猝不及防,面对转瞬即逝的“黄金72小时”,多刨一方土,多掘一寸地,被困人员生还就多一点可能。救援现场,马达轰鸣,尘土飞扬,各支救援力量分区域展开拉网式搜索,矫健的身影于碎石间跃动,不时传来的犬吠声预示着生命的希望。

在主演习场1号废墟点,坍塌的集贸市场满目疮痍,砖块瓦砾遍布,现场浓烟滚滚。经张掖市甘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无人机搜寻定位作业,发现集贸市场废墟下存在28个疑似埋压人员目标,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地震救援重型队、张掖消防地震救援轻型专业队队员立即采取切割破拆、支撑加固、绳索救助、顶撑移除等救援技术,争分夺秒营救出13名被埋压的群众。

震区险情不断,市场办公区、生活区、集贸区废墟起火,燃气、氨气泄漏。张掖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对起火部位进行处置,对燃气、氨气泄漏区域展开侦察检测,采取稀释抑爆、稀释降毒、关阀断源、器具堵漏、全面洗消等技术措施成功处置了险情。

在建筑工地废墟点,坍塌体、脚手架错横交织。白银、甘南消防地震救援轻型队通过人工搜索、犬搜索和生命探测仪对现场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搜寻,锁定被困人员位置和人数,使用无齿锯、双轮异向切割机、角磨机等器材装备,采取水平破拆、向下破拆等救援技术,切割脚手架、清理混凝土,营救出被埋压人员。

在公寓楼坍塌救援现场,临夏、兰州新区消防地震救援轻型队和张掖消防救援力量联合各方参演力量,通过重型支撑套具、木制支撑工具对危险建筑进行稳固,利用悬移支架、15米金属拉梯搭建救援通道,采取有限空间、向下破拆等救援技术和斜向T型、垂直下放等绳索系统,成功救出28名被困人员。

在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主演习场内,2个大面积废墟救援点全实景模拟了市场商铺、建筑工地、办公住宅等场景群众被埋压的情形。4个分演习场同步设计了地震废墟埋压救援,极大地检验了消防地震救援重(轻)型专业队的应急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

重要设施抢险:协同作战 铺开多维“施救网”

“两万里征程贯欧亚,八千里气龙越神州,九万里电网壮山河。”甘肃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性,同时成为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重要战略通道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

“强震”导致一列正在行驶的中欧班列脱轨倾覆,机车司机被困车头,货场集装箱散落,危险化学品流散;一列陇海线货运列车在隧道内紧急制动,驾驶员被困……

主演习现场,9辆履带式全地形灭火机器人犹如列阵的坦克,喷涌而出的泡沫直击火点。张掖消防救援人员对中欧班列车头被困司机进行营救,兰州消防地下专业队紧急搜救隧道被困人员,兰州新区消防攻坚组联合森林消防和矿山救援力量,按照危化品事故处置规程,对流散出的危险化学品实施了紧急处置。

“嘭!嘭!嘭!”三次燃爆,巨大的黑色蘑菇云接连腾空升起,演习现场模拟西气东输二线张掖作业区因地震造成天然气和原油泄漏爆炸。西气东输油气管线输送路线长而复杂,一旦发生泄漏,救援力量难以及时抵近,处置难度大。

危急时刻,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调集兰州、天水、庆阳、定西、临夏消防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增援处置。5支消防化工专业队协同作战、密切配合,采用全泡沫战术,通过泡沫管枪、移动炮、灭火机器人、雪炮机器人、灭火无人机编队等先进灭火器材构建“空地协同”的立体灭火体系,梯次叠加、全面覆盖,为西气东输油气运输管线抢修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震”波及,西电东送工程张掖段特高压设施严重受损,两名牧民失联;嘉峪关机场跑道严重受损,地面多处断裂,客机盘旋无法降落;酒泉敦煌党河水库副坝出现渗水裂缝,坝区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金昌镍矿矿井透水,矿工被困井内,危及生命……

白银消防搜救组通过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和无人机侦察等方式,迅速查明失联人员位置和状态,在确定救援路线和途径后,立即对牧民进行紧急救助,并利用担架将受伤牧民转运到安全区域。在嘉峪关分演习场,嘉峪关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泡沫消防车架设了6个高倍数泡沫发生器,采用边打边退的方式,对迫降跑道铺设泡沫覆盖层,为客机安全迫降守护住“最后一道防线”。

在酒泉分演习场,酒泉消防救援人员驾驶五艘舟艇成扇形编队,由上至下靠近坝体对大坝附近流速、深度、裂缝位置进行侦察,陇南消防救援人员迎水面铺设防渗膜,固坝筑堤、遏制险情。在金昌分演习场,金昌消防救援人员运用高泡灭火、密闭灭火等多种技术,实施泡沫覆盖和封堵窒息灭火,在矿井坑道火点处紧急排烟,有效缓解了威胁井下被困矿工生命的隐患。

改革转制以来,结合全省灾害事故特点,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聚焦高层、地下、石化等灾害事故,分区域、分层级、差异化组建各类专业队39支,演习全面展示了应急救援专业队“尖刀拳头”力量。

尖端装备赋能:增强效能 助力“全灾种”救援

履带式全地形灭火机器人、内攻侦察无人机、犬形消防侦察机器人、“小飞人”电动升降机、激光位移监测仪、热成像无人机、音视频生命探测仪……一系列智能化消防装备在此次演习中亮相。

主演习场不远处,一栋高层住宅突发“大火”,形成立体燃烧,楼顶有群众被困。10架无人机牵引着静力绳梯次飞过楼顶投放牵引绳,电动“小飞人”吊升水带,沿建筑外墙垂直铺设水带干线,无人机搭档“小飞人”,确保了自动灭火设施和内攻水枪阵地供水不间断,在层层水幕之下,火势最终扑灭。

无人机作为一种全新载体,在面临高温、浓烟、高空等各种危险复杂环境时,可有效运送和投放灭火装备,方式机动、灵活,投送能力快速高效,为前方灭火作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平山湖大峡谷景区救援中,电动“小飞人”同样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消防救援人员利用“小飞人”搭建横渡、T型索降、垂直下降等绳桥系统,将伤员平安转移到地面,有效代替了消防救援人员使用倍力系统收绳,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救援作业。

在张掖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搜救现场,消防救援人员远程操控一台犬形消防侦察机器人进入狭小废墟入口,上空悬飞的一架热成像无人机配合进行联合侦察搜救作业,进入建筑内部搜救的消防救援人员全部佩戴了综合定位装置。

地下有限空间救援出入口狭窄,通信不畅,长时间作业救援人员能量消耗大,救援现场的消防装备关系着救援人员的安危。在现代科技装备的支持下,提高了营救效率,最大限度保证了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在武威炭窑沟村“孤岛”救援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操作旋翼机飞往受灾安置点,开辟空中通信侦察通道。武威马牙雪山搜救中,消防救援人员徒步攀登海拔3680米雪山,利用热成像无人机搜索失踪埋压人员,通过无人机喊话安抚受伤被困人员,抛投防寒保暖物资和急救药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转隶三年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基本建成了“种类齐全、专业配套、技术先进、实用高效”的消防装备体系,演习中亮相的尖端消防装备,折射出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智能化消防装备建设上的成效。

打通信息孤岛:多级联动 架起应急“通信网”

大震巨灾后,电力中断、通信基站损毁、公网瘫痪等极端条件时刻考验着灾害现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快速获取灾情信息,打通信息孤岛,搭建指挥中枢,是决胜救援的关键。

地震发生后,作为救援“最先一公里”的属地救援力量,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搭建指挥通信组网,调集邻近多个支队同步响应。张掖消防前突通信保障分队立即出动开展现场侦察,建立卫星通信链路,第一时间上报灾情。

演习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科目下达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救援快遣队的“猛士”通信指挥车编组作业,架设车载基站、背负和系留无人机基站和3台移动卫星站,完成现场通信链路、卫星通信链路搭建,通过有线、卫星、自组网等方式,建立指挥部与现场指挥员可视化指挥通信网,回传灾害现场音、视、图信号,辅助科学决策,实现指挥调度等功能。

经特种改装的10辆军用三代轻型高机动性“猛士”越野车,是此次演习中应急救援快遣的中坚力量,包括抢险破障、运兵突击、技术救援、通用方舱、通信指挥、供电等多种车型,适应全天候、全地形、全地域救援,能10小时内抵达省内所有地区,最大限度争取“黄金救援期”。

应急通信“快”是关键。灾情发生后,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酒泉等地6支“轻骑兵”前突小队携行卫星电话、轻型卫星便携站、单兵图传、无人机等装备突入震区侦察震情灾情。12名模拟受灾县速报员迅速向当地政府和应急部门反馈灾情信息,为指挥部决策及后续救援工作展开提供了大量信息。

“强震”导致金昌市宁远堡镇马家崖村惠通安置小区住宅楼及配套设施倒塌,数十人埋压被困,百余名受灾群众急需转移安置。金昌分演习场,金昌消防“轻骑兵”第一时间领受指挥部命令,携带装备迅速向灾区核心区域突进。

“报告指挥部,现场道路、房屋受损情况严重,多名群众受伤,具体数目正在核实,前突小队正深入居民区继续排查……”灾情发生30分钟后,“轻骑兵”前突小队指挥员向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利用单兵图传、无人机,实时向指挥部传输灾区现场画面,打破了灾害核心区域的“信息孤岛”状态。

救援过程中,“轻骑兵”前突小队最先到场、最后撤离、持续连线,为救援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信息支撑,解决了“断电、断路、断网”等极端条件下救援队伍“突不进去”,灾情信息“传不出来”的问题,成为前后方指挥的“飞毛腿、千里眼”。

近年来,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快遣队作用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定点组建队伍内部与地方“轻骑兵+速报员”相结合的前突通信队伍,采取地质灾害日常监控、紧急应战、平战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多点开花、点线成面”的应急通讯网络。

强化遂行保障:应保尽保 续航一线“战斗力”

遂行保障是打赢抗震救灾战役的重要支撑。演习吸收借鉴青海玉树地震等救援救灾经验教训,强化遂行保障,让“保障线”“生命线”紧贴“冲锋线”,全方位助力队伍在高原地区和高寒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演习宿营地,一排排红色的帐篷整齐划一,宿营、洗涤、餐饮、淋浴、冷藏等各类型功能保障车一字排开。演习现场,紧盯高原高寒环境保障,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落实“11车联保”保障标准,调拨防寒物资,配备高压浓缩氧气罐,发放保暖物资,与以前相比,如今队员们不仅能够吃上热饭、能够洗澡,还能有地方住,为提高战斗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着眼“打大仗、打胜仗”任务定位,总队坚持“一体化”保障,“一盘棋”布局,在全面保障参演人员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质量,提供战地医疗、理发、淋浴、洗衣、车辆器材维修、电力供给、卫勤等多项服务,确保饮食生活保障到一线、装备技术服务到一线、物资供应到一线,做到了架构齐全、分工明确,充分展现了模块化、精确化、专业化的战勤保障工作体系,在实战化条件下进一步锤炼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力量。

发布政治动员令、成立临时党支部、宣传先进典型、组建战地广播……把灾情当战情,把命令当号令,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启动战时政治工作机制,确保全体参演队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执行有力。

演习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根据任务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举办战地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活动,让党旗、队旗、团旗在演习一线高高飘扬。结合救援实际,落实每日安全形势分析会制度,发挥安全管理专班职能,设立岗哨和流动纠察队,规范内务设置,落实标识化管理。

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岗位标兵能手评选活动,设立内务示范班、伙食保障标兵流动红旗和红旗车标识,及时宣传演习蓝焰先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参演队员,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一线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极致。

祁连山下,旌旗猎猎;河西走廊,厉兵秣马。演习中,甘肃消防救援队伍与各支参演力量创新救援技术战法,争分夺秒拯救生命,并肩作战处置险情,全方位锤炼了队伍在高原高寒条件下,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需要,应对处置大震巨灾的综合救援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