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地方应急

四川雅安应急管理系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4-09-29 08:59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强渡大渡河、青龙场大捷、翻越夹金山……四川雅安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红军长征的红色印记覆盖全域。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雅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好长征资源,带动沿线发展,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雅安应急管理系统践行长征精神的庄严承诺。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雅安每个县区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了解。”9月27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雅安举行,在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广场前,一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告诉记者,为感受长征精神,他和朋友们相约宝兴县,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参观学习。

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一路行来,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地、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等地,都能见到一块“夹金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的牌子。“这些都是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以下简称夹金山学院)的教学点,每年都有全省各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这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宝兴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张立说。

一直以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把夹金山分院作为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多次组织机关人员前往学习,激励应急人把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作为使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次暴雨预警发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都要提示各地督促相关地方和部门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做好应急救援准备,以万全之备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必转、尽转,并加强转移避险过程管控和安置服务保障。

“半截沟的水又涨起来了,大家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有啥子情况及时给我说啊!”位于夹金山脚下硗碛藏族乡金山村泽根组的半截沟是山洪灾害危险区,每到汛期,监测员王代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夹金山村微信群里面告知水位涨幅情况,提醒大家时刻注意安全。

前几天,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雨。在一次深夜巡查中,王代华发现沟里的水流湍急,声音有点异常,于是打着手电筒观察,发现水流剧烈地冲刷着堡坎。“时间久了,堡坎出现松动,附近的水土也会流失,危及附近村民的房屋安全。”王代华说,在乡政府、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20余人在深夜奋战了一个多小时,拉起钢丝网将堡坎稳固。

同村的扎西是宝兴县政府聘请的“轻骑兵”+“速报员”前突通信队伍中的一员,他的责任区域就是夹金山村沿河、沿路一带。一下雨,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绷紧神经,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查看情况。

组建“轻骑兵”+“速报员”前突通信队伍是宝兴县构建“政民联动”大震大灾应急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宝兴县与就近的志愿摩托车驾驶员签订联动协议,在自然灾害频发、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相对集中、易形成“三断”的乡镇,组建“轻骑兵”和乡镇、村级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沿着山路,来到坐落在夹金雪山下的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一间教室里,传出了琅琅读书声,校长说可能是有班级在举行与长征相关的主题读书会。在学校旁边的广场上,一场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科普进乡村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正在举行,当地5个藏族村落的人民盛装聚集,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石棉县安顺古街街道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四周房屋采用富有川西特色的仿明清式建筑风格,黑白相间为主调,凸显出厚重、沧桑、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韵味。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石棉县大渡河勇士突击队安顺场镇分队队长,大渡河“红色”船工帅仕高之孙。

1935年5月,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著名的战斗之一。前方是湍急的河流,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后方是穷追不舍的敌人,帅飞的爷爷帅仕高冒着枪林弹雨,载着“十七勇士”从惊涛骇浪中冲向大渡河对岸,最终中央红军胜利强渡大渡河。

2022年6月,石棉县安顺场镇成立由20名退役军人为主力勇士突击队。一个月后,该县各乡镇(街道)共同组建了320人的石棉县大渡河勇士突击队,担负全县“五防两保”(防汛、防地灾、防地震、森林防灭火、防突发、保安全保稳定),急时担负应急救援先期应对工作,平时开展军人基本素质、防汛防地灾、抗震救灾等科目训练。

这些年来,“强渡大渡河”的一幕多次在雅安这片土地上演,“9·5”泸定地震、汉源“7·20”山洪泥石流……在每一次灾害中,应急人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救援救灾贡献力量。

暴雨肆虐,通信、道路、桥梁中断,人员失联……7月20日凌晨,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灾害。雅安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叶飞带领动中通前突小队和60名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的马烈村2组。

脚下是泥泞的山路,头顶是倾盆如注的暴雨,不仅是行走艰难,连睁眼都很困难,但是叶飞带领的救援队伍却成为第一支到达受灾中心现场的队伍。

“有人来救我们了!”当受困群众看到叶飞一行人犹如“神兵天降”般自雨中而来时,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但蓝色制服上“应急救援”几个字,让她看到了希望,知道他们是来救援的。

“我是雅安人,红军长征精神从小就影响着我,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飞心潮澎湃,“红军有他们坚定的信念,我也有作为应急人的信念,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群众的安危让我充满力量,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叶飞身上对党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在每一名应急人身上都能找到。

9月15日晚上,芦山、天全两地的天空仿佛打开了水闸,暴雨如注,各乡镇被连绵不绝的雨幕笼罩,24小时内降雨量突破100毫米,许多乡镇都遭受了灾害和损失。

村里的广播、手机上的短信、朋友圈的转发……各种渠道都在迅速传播着暴雨的信息和预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他们穿上雨衣,拿起手电筒,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检查情况,帮助那些可能受到威胁的家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强化防震减灾宣教

雅安市地处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叉口地区,多年来一直是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危险区。对当地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

红军长征所到之处,标语几乎无处不在。在芦阳街道黎明新村聚居点旁,有一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芦山县红军长征石刻标语陈列馆,实物展陈了芦山县各乡镇收集的红军石刻标语碑21块、红军标语原件26条,还有图片展陈各类墨书标语、木雕标语等40余幅。

这些标语成为长征作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直接表现形式,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芦山、天全等地,红军得到当地农民的支持,筹得粮食20万公斤,为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作好了体力上和物资上的准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安全宣传的方式方法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让群众乐于接受,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从红军标语吸取宣传力量,不断推进宣传方式和形式的创新,大熊猫“圆滚滚”用四川方言给大家“摆”安全;越来越多的安全体验馆推出沉浸式体验……

每天10时许,是芦山县中小学“大课间”休息时间。下课铃一响,活泼的孩子们按照逃生路线,叽叽喳喳地来到操场,开始做每天习以为常的防灾减灾手势操,边唱边跳:“遇地震先躲避,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下暴雨泥石流,危险之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

每次地震来临,芦山中小学的“教科书式避险”总是会冲上热搜。一段段教室监控视频里,正在上课的学生收到地震预警后动作一致,迅速蹲下,躲在课桌下方;讲台上,老师一边看台下学生,一边喊“蹲到”;数秒后,老师指挥学生撤离教室。

芦山县综合减灾培训基地位于芦山县城南汉姜古城内,毗邻芦山县“4·20”地震纪念馆,是由6栋相对独立的单体建筑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功能性、科技性齐全的建筑群。一号楼红军长征在芦山展馆和沉浸式体验馆、认识与感受灾害区馆、防灾自救实训区馆等共同构筑了芦山乃至雅安安全宣传科普的阵地。每年,都有许多中小学生来到这里,接受防灾减灾教育,沉浸式体验各种灾害场景,学习应急避险技能。

近年来,雅安市先后遭遇“6·1”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等多次强震冲击。幸运的是,尽管历经重重考验,人员伤亡相对较少,这得益于当地安全宣传“五进”和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活动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的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催生安全宣传、防灾减灾的“蝴蝶效应”,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把一场场灾害“遭遇战”变成担当“主动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