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吉安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三治理一注重”(系统治理、终端治理、常态治理,注重本质安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执法效率、压实隐患闭环,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基本盘”,各项监管工作稳步提升。
聚焦系统治理,搭建三级监管网络
将安全生产由以往部门执法队伍单一监管延伸到部门执法队伍、乡镇(园区)安监员、企业职工三级监管,构建起事故隐患立体防控网。
一是以队伍素质提升带动检查精度的提高。
开展全市应急系统“十大执法标兵”选树活动,分类选树服务型、质量型、较真型、团队型、公正型、勤奋型、高效型、智慧型、教育型、能力型等执法标兵,通过组织各类标兵进行执法宣讲、执法比武、模拟执法讲评,强化示范引领,提升全市执法队伍能力水平和执法检查精度。
二是以监管队伍加强带动监管密度的加大。
以乡镇和园区改革为契机,重点推进乡镇应急办、园区安监站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多轮督察推进工作落实。目前,全市198个乡镇、13个工业园区分别成立应急办和安监站,并配备不少于2名干部。同时,构建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1+N”联合执法模式,进一步织密织牢安全监管网络。
三是以监督布点拓展带动监督深度的拓延。
建立企业职工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总工会开展“查事故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活动,在企业内部布下“监管点”,推进企业隐患深度治理。遂川县专门组织30余家企业前往试点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活动,青原区及时对10名举报隐患的企业职工兑现奖励。
聚焦常态治理,探索高效执法模式
针对以往安全生产执法存在“宽、松、软”和“保姆式”执法等问题,不断创新执法模式。
一是执法方式一体化。
由单部门计划执法转变为错时执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专项执法和常态化暗访等一体推进。组织市、县、乡应急局(办)和市、县直单位等执法人员多级联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既减轻了企业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负担,也规避了人情执法、企业弄虚造假等问题,有力提升执法效率。
二是案卷评比常态化。
以评促改,每年开展全市“十佳执法案卷”活动,采用案卷抽查、交叉评审、集中讲评等方式,不断修正案件办理中的差漏,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
三是执法服务专业化。
在行政执法中赋予服务功能,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500余万元建立购买安全技术服务机制,采用“执法+专家+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执法检查专业水平。
由专家指导检查后的企业进行专业整改,既保障了法律权威,也让企业享受到政府精准专业的安全技术服务。同时,发挥政府购买服务作用,采用“执法+辅导”模式“点对点”现场帮扶企业。
聚焦终端治理,完善排查整改机制
针对以往隐患排查整治点多、面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改进排查和隐患销号等机制。
一是创建“点对点”排查督导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安全生产“卡单函令”工作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隐患根据风险程度、整改进度向政府或单位“点对点”发送“提示卡”、“告知单”、“督办函”、“整改令”,对隐患问题进行分类管理,既是指导也是督办.
二是建立“双签字”销号机制。建立县级政府领导和市政府督查组长隐患销号“双签字”机制,严防隐患“打折扣”。
三是构建重点领域专项督察机制。坚持靶向治理,开展全市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专项督察。今年以来,会同属地政府常务领导、分管领导召开了15场约谈会,共约谈4家政府监管部门和12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
四是建立“第三方”测评反馈机制。通过“第三方”电话测评、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式,注重从企业职工角度发现问题线索,全面掌握各地、各领域工作落实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各地区、各行业工作落实差距,总结共性和个性问题,实施精准整改,推进安全生产稳扎稳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